高速列車能否跑出中國之路——關于“和諧號”動車組自主創(chuàng)新問題的調查
今年4月18日,我國實施了鐵路發(fā)展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既有線提速。200公里的時速已是世界鐵路既有線提速的極限,這標志著我國鐵路跨入高速時代。最引人注目的是,環(huán)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主要干線開行了“和諧號”國產化動車組。
“和諧號”動車組刷新了人們對中國鐵路的印象,但受到更深層關注的是,我國怎樣實現(xiàn)了對國外高速列車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理清這個問題,對人們更加理性地思考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不無啟發(fā)。
我國是否掌握了高速列車核心技術?
我國是否掌握了高速列車的“核心技術”?在這個領域,究竟哪些技術算是核心技術?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說,有9項核心技術,可以概括為五大方面:列車總成、高速轉向架、車體、牽引傳動控制、制動系統(tǒng)及網(wǎng)絡控制。這是廣泛征求鐵道部有關部門、制造和運用企業(yè)、科研院所等單位意見后得出的結論。
他認為,衡量一個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主要從三方面去考慮:從技術角度,不能受制于人。從經(jīng)濟角度,要把大部分成本控制在自己手上。假如造一列車,80%的部件要從外邊買,那你就不能說自己掌握著關鍵技術。從發(fā)展角度,要為未來進一步自主創(chuàng)新打好基礎。就上述五方面技術而言,第一,它們是世界公認的動車組技術先進性的標志,也是衡量技術引進、國產化成功與否的關鍵;第二,它們在動車組的整個成本中占了50%以上;第三,掌握了這些技術,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自主開發(fā)相應的產品,比如進一步提高速度,把列車編組再做大一些。
“和諧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來自阿爾斯通、西門子、川崎重工、龐巴迪等國外企業(yè),現(xiàn)在國內的技術掌握情況如何?張曙光說,經(jīng)過近3年的消化吸收,我國已完全掌握了動車組9大關鍵技術及10項主要配套技術。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國產化程度已達到70%以上。事實上,這個級別的動車組一共采購了160列,其中整車進口只有6列,散件進口國內總裝12列,其他142列全部由掌握了國外技術的國內企業(yè)自己制造。
眾所周知,關鍵技術是很難買到的,因為這是當前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yè)都不會輕易拱手讓人。高速列車憑什么能夠拿到國外的關鍵技術?
“我們最大的籌碼是中國鐵路獨一無二的市場優(yōu)勢!睆埵锕庹f,“‘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將建設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客運專線和城際軌道交通7000公里。而日本近幾年在建高鐵只有300多公里,世界上高鐵營業(yè)里程總共也只有6763公里,發(fā)達國家鐵路市場已接近飽和。在誘惑與壓力的雙重作用下,國外高速列車巨頭不得不同意轉讓技術!
如何用市場換技術?
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分析,理論上說,巨大的中國市場對任何一個技術擁有者都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如果這個市場被分割成小塊,不同利益主體分頭出擊,就會大大降低各自的分量,很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
鑒于此,鐵道部充分運用了“戰(zhàn)略買家”的策略。先把國內幾十家列車生產企業(yè)召集在一起,講明引進動車組技術事關國家和民族利益,明確只由四方股份和長客股份兩家與國外廠商談判,其他企業(yè)一概不與外方接觸。
主持整個談判的張曙光形容這是“用一道大墻把國內所有資源嚴密地圍了起來,只給外方留一個小門”。這樣就集中了中國鐵路市場的整體優(yōu)勢,我方在談判桌上以二對四,始終牢牢掌握著主動權。
2004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參加了第一次動車組招標,非常自信地認為中國一定會選擇它,因此開出了天價:每列原型車價格3.5億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直到最后一天晚上,西門子仍不肯讓步。
我方談判代表說,如果技術轉讓費不降到1.5億歐元以下,原型車單車價格不降到2.5億人民幣以下,這次你們肯定出局。西門子的首席談判代表很傲慢地反問:“可能嗎?”那時已是子夜。
第二天一開標:阿爾斯通、川崎、龐巴迪獲得與中國企業(yè)合作的機遇,而西門子出局。隨即,西門子股票狂跌,總裁引咎辭職,其中國談判團隊集體撤職。第二年,西門子又來競標,不僅原型車每列價格降到2.5億元人民幣,還以8000萬歐元的低價轉讓了關鍵技術。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