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珍藏在海峽兩岸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在北京太廟通過屏幕實現(xiàn)“合璧”。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為活動致辭,并與館員歐陽中石、程毅中、沈鵬、傅熹年、侯德昌、舒乙一起為高仿真的《富春山居圖》題跋。 中新社發(fā) 楊慧峰 攝
中新社香港7月29日電 臺北消息:因遭火焚斷裂為二,又分隔兩岸60年的元代四大家之首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將在臺北“合璧”展出。
據(jù)《聯(lián)合晚報》報道,臺北故宮29日上午宣告,明年6月到9月推出《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同時展出故宮珍藏的《富春山居圖》與典藏在浙江博物館的《剩山圖》,呈現(xiàn)黃公望的人生故事、藝術(shù)成就,及他對后人帶來的影響。
今年3月,國務(wù)院總理溫家寶以《富春山居圖》暗喻兩岸分合,更提及希望此幅畫能“合璧”,讓這幅畫頓時家喻戶曉。浙江省長呂祖善日前拜會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表態(tài)將出借《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讓臺灣民眾觀賞《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
周功鑫2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黃公望不只是元代四大家之首,更是中國藝術(shù)史中的一代大師,《富春山居圖》是名品中的名品。
大陸知名作家余秋雨指出,世界上沒有一件藝術(shù)作品埋藏這么多故事,且具神秘感。從故事主角黃公望,到收藏家沈周、無用師,直到現(xiàn)在故事都還一直持續(xù),沒有一幅西方的作品,可以擁有這么多故事,足見《富春山居圖》的重要性。
黃公望從50歲才開始畫畫,傳世的作品不多,《富春山居圖》是他晚年的作品,從78歲開始創(chuàng)作,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完成,那時黃公望都已82歲。
清朝順治年間,收藏者吳洪裕臨終時,囑咐家人將《富春山居圖》焚化陪葬,導(dǎo)致畫作一分為二,前段為《剩山圖》,后段則為臺北故宮的《富春山居圖》,前、后段已分離360年,收藏在浙江博物館的《剩山圖》,也是第一次借展。
中廣新聞網(wǎng)引述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的話說,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故事,這幅畫分開360多年后,各自說故事,將借著這個展覽呈現(xiàn)黃公望的人生哲學和藝術(shù)成就。(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方燦】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