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Mo Yan to teach at alma mat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hich has hired Nobel laureate Mo Yan as a literature professor, held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the author on Tuesday.
資料圖:圖為北京時間12月9日晚,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應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大學發(fā)表演講。在現(xiàn)場,莫言朗讀了自己的短篇小說《狼》以及小說《生死疲勞》中,西門鬧被藍臉小鬼押著轉生回到人世變驢的節(jié)選。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22日傍晚現(xiàn)身北京師范大學,受聘為該校文學院教授。莫言說,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300人的圖書館報告廳擠進了500多人,許多人慕名前來一睹諾獎得主的風采。莫言說,“我知道大家一定想聽聽我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實際上無論是在我的家鄉(xiāng)山東高密,還是在北京、斯德哥爾摩,我的心里都很平靜。”
莫言再次謙虛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有許多寫出了更好作品的作家,他們更有資格獲獎。他也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而對于獲獎前后網(wǎng)上對他或褒或貶的評價,莫言都不予置評,他強調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從農村出來至今身上帶著很濃鄉(xiāng)土味的農村作家”。
莫言認為,好的文學不應該是清澈透明的,而應具有豐富性、復雜性、甚至曖昧性。好的作品應當讓讀者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感受,既有極大的彈性,又有極大的模糊性。他愿意繼續(xù)努力寫作這樣的作品。
獲諾獎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莫言對此保持著清醒認識。有的授予他傳播中國文化大獎,莫言自認為在寫作時并沒有想到外國讀者,而只想寫給自己和中國讀者。他強調,文學最不應當為翻譯家寫作。
而對于有的媒體授予他年度“三農”人物獎項,他也接受,并開玩笑地說自己“名副其實”,“雖然我身在北京,也不再從事農業(yè)生產,但我的親人仍在農村,仍在從事農業(yè)勞動,我仍然沒有斷掉和‘三農’的聯(lián)系”。
從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手中接過聘書的同時,莫言還得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在師大讀書期間包括成績單在內的所有檔案材料。莫言指著檔案上當年的照片說,“看我當年還蠻年輕的,現(xiàn)在青發(fā)變白發(fā)了!
莫言1988年就讀于北師大中文系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4年在著名教授童慶炳的指導下寫作論文《超越故鄉(xiāng)》,并獲得碩士學位。莫言笑稱,“寫論文比寫小說難多了,我寫小說一天寫一萬字,寫論文兩個月才寫一千字!
“知道我這個碩士是徒有虛名,我再奮斗十幾年爭取及格!蹦缘淖灾t贏得了現(xiàn)場掌聲和笑聲。
莫言說,拿到教授聘書最慚愧的是沒有認真學習,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學問修養(yǎng)。他最苦惱的是“當老師要說許多話,而自己是極不會說話的一個人!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講話如此困難,照著講稿尚且容易出錯,更何況我這樣隨意地講話呢?”莫言說,現(xiàn)在最怕的就是被人“斷章取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