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不出名單的國寶工程
“國寶工程是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會啟動的長期的社會工程,宗旨是協(xié)助政府、動員社會力量廣募資金,通過回贈、回購、討還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國寶早日回歸祖國!迸椾h說。
“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當然在國寶工程的名單上,人們熟悉的很多文物例如敦煌雕像也在名單上。但這個名單永遠也列不出來,因為我們始終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有哪些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它們最終去向如何。”牛憲鋒對于國寶工程的解釋也是如今海外流失文物的現(xiàn)狀。像海市蜃樓一般,國內(nèi)的人對流失海外文物的了解是個隱約的輪廓,然而伸手去抓時卻什么也抓不到。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調(diào)查表明,在全球47個國家的兩百多座博物館中,被記錄的中國文物約167萬件,流散海外民間的大約是這個數(shù)目的10倍。這樣一種現(xiàn)狀,僅靠幾位愛國人士的捐贈不可能達到挽救海外流失文物的目的。
回購、捐贈、依法追索是海外流失文物回歸的最主要途徑。第三種方式實施起來最為艱難。但在中國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一批珍貴文物已經(jīng)成功被追索回國。據(jù)媒體報道,2000年一批被八國聯(lián)軍從廣州劫掠的瓷器從新西蘭追索回國,2001年從美國海關追索回走私的河北曲陽古代彩色石雕像,2003年從香港拍賣行依法索回河北承德被盜出境的40多件珍貴文物等。
由于追索的過程漫長,回購、捐贈仍是最廣泛的文物回歸途徑。2002年國家專門設立“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jīng)費”,由財政部每年撥款5000萬元,與國家文物局共同管理,專項用于征集珍貴文物。自2002年以來,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利用這項經(jīng)費已征集數(shù)千件文物線索,并成功從海外征集百余件重要的、有影響的珍貴文物。
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會由文化部創(chuàng)設,是以募集資金搶救海外流失文物為宗旨的第一家民間公益組織。自2002年成立,基金會已經(jīng)募集數(shù)筆資金,多次為文物回歸做前期準備工作;饡F(xiàn)正與一家國外博物館協(xié)商討還中國文物的事宜。牛憲鋒說,這件事很困難,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眉目了。
盡管有國家大力扶植和專門組織的全力參與,文物回歸的形勢也并不樂觀。牛憲鋒在解釋基金會工作范圍時特別強調(diào)了“流失文物”的概念。按照基金會的定義,他們所負責的海外流失文物是指,戰(zhàn)爭期間被掠走的文物,而不包括國內(nèi)走私的文物。之所以這樣界定,是因為走私文物是政府追索的主要對象。
政府追索的時間跨度和難度都比較大,有政府背景的民間公益組織又未將其列入工作范疇,因走私而流失海外的文物成為文物回歸中的特殊群體。民間收藏家就在這種背景下,登上挽救海外流失文物、特別是走私文物的舞臺。
民間收藏家走出國門尋寶
“光等著海外愛國人士送回來不成,我們也要自己出去找!闭憬瓕幉ǖ募揖呱倘撕螘缘辣局@樣的想法,正在琢磨是否參加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會組織的“尋寶團”。今年11月,尋寶團將赴歐洲,參加倫敦拍賣會和德國亞洲藝術品拍賣會。
此前,基金會曾多次組織尋寶團赴海外尋購中國文物。自2006年首度赴日后,基金會在一年時間里組織了赴日本、美國、瑞典、德國、荷蘭以及中國香港和臺灣的多次活動,何曉道的藏友、同樣是浙江商人的王旭平曾參加了首次赴日尋寶團。王旭平在日本購買了幾件中國文物,也購買了一件日本玉器,這令他和尋寶團陷入非議之中。
何曉道對于尋寶團的興趣在于這提供給他一個到海外購買中國文物的機會。何曉道是一位深愛古典家具和民俗文物的民間藝術收藏家,他曾開辦浙江最大的民俗博物館。何曉道從做家具外貿(mào)生意起家,在賣家具的過程中,他逐漸變成了一個收藏家。
何曉道說,他看到一件件古家具被賣到國外,心里不是滋味。被賣出去的東西都是精品,手工藝出眾。他雖然賣家具,卻在心里想著“不能讓我們的寶貝再流到國外”,于是他開始收藏。
何曉道的夫人說,為了尋寶,何曉道曾挨家挨戶查訪那些散落于民間的寶貝,如華美的門窗隔扇、雅致的木刻腰板、寧紹朱漆嫁妝器具等。何曉道的夫人記得,四五年前,他們曾看到一張清朝的床,聽說馬上就要賣到美國去,他們立即和對方聯(lián)系,磨破嘴皮子,花了兩萬多元錢,好不容易把它截下。
何曉道在浙江范圍內(nèi)的藏友會中小有名氣。浙江民間收藏近兩年發(fā)展勢頭迅猛,據(jù)藏友自己說,這體現(xiàn)了“盛世收藏”的價值取向,江浙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是不爭的事實。這支隊伍往往以收藏為職業(yè),很多人還有自己的文物藝術品門市部。其中,擔任各地文物古玩市場和收藏家協(xié)會骨干的藏家,是收藏活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比如,王旭平就身為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會“國寶工程藏友會”的會員。
“國寶工程藏友會”有會員200多人,據(jù)牛憲鋒說,只有成為該藏友會會員,才有資格參加赴海外的尋寶團。海外尋寶團通常都在拍賣會期間組織,除參加拍賣會外,也去當?shù)氐墓磐媸袌觥⒉┪镳^參觀,與當?shù)氐氖詹丶遗e行小型交流會。牛憲鋒認為,文化交流是尋寶團的一個目的,但團員認為,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購買文物。
牛憲鋒并沒有將尋寶團視為一個有組織的回購中國流失文物的渠道,因此他覺得團員是否購買中國文物、文物價值如何,完全憑借團員的偏好和實力,不能與國家搶救海外流失文物的義務掛鉤;饡鳛榻M織者,只提供海外“尋寶”的機會,不與團員之間簽署任何回購中國文物的權利義務關系,對團員購買的文物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不做評價,不做統(tǒng)計。
然而,當王旭平在日本購買了一件日本文物而陷入爭議后,牛憲鋒發(fā)現(xiàn),這個尋寶團已經(jīng)在公眾心中被套上了“搶救海外流失文物”的責任。這讓尋寶團和組織者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會陷入一種尷尬中。
何曉道有點猶豫,他愿意為回購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做出貢獻,但參團本身卻只是一個單純的收藏行為。他的一只腳踏在收藏家對于古玩珍寶的熱愛上,另一只腳踏在對于中國文物的保護上。他的一只腳是跨越國界的,另一只腳卻結實地踩在樸素的民族感情上。中國文物學會原會長羅哲文認為,這就是中國民間收藏家的雙重性。
牛憲鋒說,他每天都能接到從海外拍賣行、古董店打來的電話,告訴他現(xiàn)在有某件中國文物即將拍賣。牛憲鋒說:“這就是一種商業(yè)較量。他們找到我,也找其他收藏家,在他們眼中,我們這個公益組織和其他買家并無不同。我們先要初步評估那些文物的價值,如果有必要,就請專家背對背進行鑒定。確實屬于珍貴文物的,我們會和對方談判,要穩(wěn)住控制權,不能讓文物再流走,然后募集資金,直到回購安置國內(nèi)!
這樣的電話越多,表明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狀況越是嚴峻。不過牛憲鋒也接到這樣一通電話,一位海外愛國人士表示,將購買一件珍貴文物送回祖國,委托基金會聯(lián)絡相關事宜。牛憲鋒說這件事還在洽談中,但他很興奮,這又將是一次多元化共同努力的文物回歸。
記者 袁 婷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