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讓人更摸不著頭腦
——國內(nèi)德國文學研究領(lǐng)域?qū)<已壑械暮账っ桌?/font>
諾貝爾文學獎又一次跟我們開了玩笑。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的獲獎,讓所有德國文學研究者跌破眼鏡,而對于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來說,赫塔·米勒顯然更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的第一時間,記者撥通了杜新華、蔡鴻軍、張佩芬等國內(nèi)德國文學研究領(lǐng)域?qū)<业碾娫,得到的幾乎都是“這個人實在太冷門了”,“不了解”、“沒聽說過”這樣的回答。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吳洪接起電話就笑,他告訴記者,國內(nèi)應該沒有正式引進過這個女作家的長篇小說和詩歌,也沒有其作品收入過德語中短篇小說集,就連介紹當代世界文學前沿作品的《外國文藝》雜志也不曾介紹過赫塔·米勒這個人和她的作品!昂茱@然,她還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吳洪說。
獲獎不可思議
近幾年來,因為劍走偏鋒,諾貝爾文學獎受到的質(zhì)疑之聲頻傳。幾年前就傳出過評委卡努·安隆德因?qū)σ麅?nèi)克獲獎表示不滿而辭職。然而僅僅相隔一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又宣布諾貝爾獎授予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緊跟其后的萊辛、帕慕克、勒·克萊齊奧,全世界在一驚一乍中漸漸習慣了諾貝爾送出的“大禮”。
“赫塔·米勒獲獎?有些不可思議的結(jié)果!”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學》德語文學編輯杜新華在電話那頭表示對這個結(jié)果稍感意外。對德國當代文學素有研究的她,聲稱赫塔·米勒和我們比較“隔”。據(jù)她回憶,《世界文學》曾在2003年第5期發(fā)表過赫塔·米勒的一個小短篇《一只蒼蠅飛過半個森林》,由于米勒出生在羅馬尼亞,小說描寫了羅馬尼亞一個底層工人的生活經(jīng)歷。她說:“米勒的作品給我最深的印象在于非常詩意的語言。她的文字不屬于晦澀難懂的一類,而是非常有韻味!闭沁@種特別的文字吸引了杜新華的注意,并首次在中國發(fā)表了赫塔·米勒的作品。
譯介少之又少
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德語文學研究員張佩芬介紹,1992年的時候,德國的歌德學院曾經(jīng)在中國舉辦過一個德國文學翻譯征文的比賽,當時選用的作品正是來自赫塔·米勒。米勒的文字看似不難譯,要想準確地傳達她文字中的韻味,卻是件非常難的事情,很能考驗翻譯的功力。杜新華還告訴記者,赫塔·米勒曾摘得德國克萊斯特文學獎、卡夫卡文學獎等幾個文學獎項,她今年新寫的長篇小說《呼吸鐘擺》還入選了即將在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公布的“德國圖書獎”候選名單;但在中國,除了鮮見的幾篇短文,對這個女作家的了解和譯介實在是少之又少。
近幾年來,瑞典皇家科學院似乎有意要和人們的預期背道而馳。由于諾貝爾文學獎是惟一不事先公布候選者名單的一個獎項,名單的秘而不宣導致每年在揭曉之前坊間的猜測只能跟著博彩公司的風向標走。然而,結(jié)果往往和預測無關(guān),大熱門反而成了最不可能獲獎的人。比如,傳說中最有可能獲獎的以色列作家奧茲、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等,在被諾貝爾文學獎“暗算”了幾年后,人們都學聰明了。所以,今年早些時候,就有很多人放棄了猜測:因為不按游戲規(guī)則出牌,那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游戲規(guī)則。
一場博弈游戲
公平地說,赫塔·米勒獲此殊榮,與其說是一次莊嚴的儀式,不如說是一場華麗的游戲,人們總是以為老K以上的角色才能稱王,但在這類牌局里,一個普通的“J”往往可以成為贏家。所有這些結(jié)果都取決于某種內(nèi)在的游戲規(guī)則。正如絕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那樣,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并非以“純文學”為衡量標準的獎項。吳洪形容它“除了文學性以外,更像一個政治立場、性別、國家之間的平衡和博弈”。
更為詭秘的是,文學獎的得主并未都是文學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類也未必是文學——哪怕是最廣義的文學。這早有先例可循,195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以其哲學著作獲獎,1953年英國首相丘吉爾曾以歷史著作摘冠。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必定要繼續(xù)習慣托住自己的眼鏡,退一萬步說,即使非吃驚不可,我們也要習慣于吃驚。
本報記者 陳熙涵
相關(guān)鏈接 赫塔·米勒的主要作品
1982年短篇小說《低地》
1987年長篇小說《赤足的二月》
1992年長篇小說《那時狐貍就是獵人》
1994年長篇小說《心獸》
2009年長篇小說《呼吸鐘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