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熱情似乎受到壓抑。勞動工會曾是他的生命,為此他犧牲了自己的寫作,丟掉了在小學的教師職位,而且不得不逃離長沙。
然而,城市的組織工作并不能發(fā)揮毛澤東的全部能力。他從沒在礦井或工廠干過活,他熟悉土地卻不了解機器或工業(yè)生產。他也沒有去過歐洲,而那里的無產階級通過起義掀起的世界革命異常活躍。
由于某種原因,毛澤東不是太適應勞工運動,不像張國燾(一個地主的兒子,會講英語),李立三(曾留學法國)或劉少奇(曾留學蘇聯)那樣得心應手。
他不像劉少奇那樣相信產業(yè)組織的發(fā)展好像受引力作用那樣自然導入社會主義之門。
工資與勞動時間問題沒有給毛澤東以很大的刺激,至少不像長沙那位新娘自殺或他父親對佃戶的貪婪那樣使他深感震動。
排外傾向使毛澤東受阻。俄國顧問總是很時髦的,但新中國能這樣建立起來嗎?在共產國際的日程表上簡單地勾出幾條,可愛的中國的一土一石和社會生活就會發(fā)生改變嗎?
應著手找到同盟軍,毛澤東知道這一點。他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已經表明了他希望廣泛聯合的意愿。但在1919年毛澤東還是自由地寫作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到1923年他已成為紀律嚴明的隊伍中的一員。這一組織的領袖比他更有能力,它的總部在800英里之外的上海。
中國共產黨內部對于1921—1922年的政策也正在重新考慮。第一次代表大會產生的路線是偏執(zhí)的,57名黨員的力量也過于弱小,莫斯科認為“一大”路線過于自大。
生于荷蘭的布爾什維克傳銷員馬林試圖遵照共產國際指示改變這個局面。然而1922年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沒有認真對待馬林的意見,實際上路線并沒有改變。不久,廣州發(fā)生的事件給馬林以發(fā)難的理由。
自1917年起就任廣州政府首腦的孫中山被軍閥趕出了他的根據地。這位氣質特異、熱情滿腔、性情無常的人物正處窮途。西方國家從未支持過他,軍閥轉而反對他。這時,莫斯科向他伸出了援手。
1923年1月,一樁政治聯姻促成了。孫中山在上海與蘇聯特使越飛達成了協議。中國共產黨將與國民黨攜手合作,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共產黨繼續(xù)保持其獨立的存在。但是,“國民革命”———掛在共產黨嘴邊的新詞———的組織領導權屬于國民黨。
這是決定命運的一步。莫斯科對此很滿意,這是共產國際把自己的標簽貼在中國革命身上所獲得的第一次成功。可是,中國共產黨內部并不是人人都滿意。
對毛澤東來說這是新階段的開始,他在韶山認真地思考一段時間后來到了上海。他住在黨組織提供的一間屋子里,周圍是外國租界(比較好聽的名稱是國際租界)喧囂的商業(yè)區(qū),他給他的同事遞交了一份湖南工作的報告。
1923年夏,毛澤東生平第一次來到廣州。中國共產黨要在這里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討論與孫中山的合作問題。毛澤東在會議期間說:“一定要有革命的大聯合,不能孤軍奮戰(zhàn)。”他很快就成為與孫中山的國民黨聯合的熱心支持者。
這座南方城市使他眼界大開,這里有外國人,有地處內地的湖南所沒有的通商口岸。它的喧鬧對這位舉止有度的湖南人是一種震蕩。毛澤東在廣州方言的包圍中無所適從。
另一方面,這座城市畢竟位于江南。廣州的氣候、飲食和習慣要比北京更適合這位湖南人的口味。毛澤東和廣州人一樣穿著木屐穿街過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