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冰這篇序作于“寶應(yīng)元年十一月”(公元762年),也就是李白去逝的那一年。李白臨終前去見了當時作當涂縣令的從叔李陽冰。
“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臨當掛冠,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予為序!笨梢娎铌柋恫萏眉颉分兴f當是李白親授,也應(yīng)當是十分可靠的,李陽冰于李白去世后不久即寫成此序,既是遵從李白的囑托,亦是記憶猶新,避免事久遺忘的緣故。時間之近,亦可證明序言的可靠。
可是,正是李陽冰這篇應(yīng)該對李白出生地“蓋棺定論”的序言,卻引發(fā)了后世的爭議。什么爭議,下面繼續(xù)說。
從北宋至明清,關(guān)于李白的出生地,基本上按《新唐書》的說法,沒有多大爭議。到清乾隆年間,王琦編《李太白全集》,在李白年譜中提出了一個疑問:“以《代宋中丞自薦表》核之……時年五十有七……神龍改元太白已數(shù)歲,豈神龍之年號乃神功之訛,抑太白之生在未家廣漢(指綿州,漢代屬廣漢郡)之前?”但他最后結(jié)論仍然很明確:“太白生于蜀中!
不過,這個王琦不得了,他的這段話很厲害,因為他有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為以后直到現(xiàn)在的李白出生地之爭埋下了伏筆,郭沫若老先生最初的依據(jù)也是他的這個發(fā)現(xiàn)。
他的這個發(fā)現(xiàn)就是,不論是歐陽修,還是李陽冰的記載,李白之父李客是“神龍初遁還”,神龍初,就是公元705年,說李白之父是這一年從西域逃回蜀地的,這與李白出生在蜀地的說法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因為從李白年齡看,李白是公元701年出生的,神龍之初,李白應(yīng)當5歲。經(jīng)過一番考據(jù),王琦最后說:或許李白出生于入蜀之前,或者神龍乃神功之訛。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李白出生前后二十年就有19個年號,那時武則天當政,她有個怪毛病,就是愛改年號,以至一年連改兩個年號。神功之初為697年,神龍之初為705年。雖然李陽冰的《草堂集序》說李客歸蜀是神龍之初,但是當時李白病重,很可能將出生年號沒給李陽冰說清楚。而且,事隔幾十年要把那么多年號記清楚,的確也難,何況“功”與“龍”音相近很容易混淆。
當時這一個字沒說清或沒聽清倒不打緊,可是讓后世打了一場又一場的筆墨官司!一直打到現(xiàn)在。
但是應(yīng)該承認,當時李陽冰序言的核心意思,還是李白出生于蜀地。
就連提出疑問的王琦最后也認定,李白出生于蜀,也就是說他肯定了神龍之初應(yīng)當是神功之初。神功之初為697年,入蜀后3年,即701年,李白出生。
在后來到了民國時期,1926年5月,《晨報》副刊發(fā)表李宜琛《李白籍貫與生地》說:“太白不生于四川,而生于被流放的地方!1935年,陳寅恪又在《清華學報》上發(fā)表文章說:“太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國。”他們的依據(jù)都是王琦提出的疑問,李白寫《代宋中丞自薦表》己57歲,神龍初應(yīng)當是5歲,所以李白是生于西域后才入蜀的。不過他們并未得到多少人響應(yīng),在教科書上,工具書上,都還是說李白生于彰明青蓮。
直到1971年,郭沫若發(fā)表了《李白與杜甫》,就發(fā)生本文開始敘述的那段歷史,一時間所有的教科書、工具書都全改成:“李白出生于中亞碎葉!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