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一村》是我們這個年代話劇舞臺上的巔峰之作。盡管該劇首演于2008年12月5日,之后在華語地區(qū)廣泛巡演,但我依然會記住,2010年2月5日北京的首演我在場,如同前輩們談?wù)撍固鼓崴估蛩够谱鞯钠蹩品颉逗zt》,或者卡拉斯的里斯本《茶花女》,或者港臺影迷心目中的李翰祥版電影《梁!,會鐫刻在我記憶中,足夠永遠(yuǎn)的談資。
《寶島一村》是一幅宏大的卷軸,時間跨度近60年,從三戶人家兩代人散射出去,卷起時代的風(fēng)云與不測。該劇以王偉忠的故事為雛形,講法卻是典型的賴聲川式。說“典型”似乎仍不準(zhǔn)確。如果《暗戀桃花源》是清新雋永的散文,《寶島一村》就是蕩氣回腸的史詩;如果說《陪我看電視》是大陸版的《寶島一村》,那么,《寶島一村》則是升級版的《陪我看電視》,從情節(jié)到處理均相映成趣。
賴聲川的拿手好戲是悲喜劇和雅俗共賞,在這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熟諳煽情,但知道如何拿捏,催淚但不俗氣。最絕的是,眼淚還沒落到嘴邊,卻已經(jīng)讓你破涕為笑,仿佛回到性本善的人之初,因?yàn)橹挥袐雰翰拍茉谝幻腌娨詢?nèi)迅速轉(zhuǎn)換哭笑。悲劇的雅和喜劇的俗在這兒完美無缺地融為一體,再冷酷的心也會被感染,再被電視劇慣壞的品位也能在此升華。
《寶島一村》講述國民黨百萬軍隊(duì)及家屬撤退到臺灣后的生活狀況。這是我們不熟悉的故事,試想,有哪部電影是給失敗者拍的續(xù)集?“正面角色”“終成眷屬”后都沒有下文,何況“反面角色”?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們原來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雖然長時間看不到對方,但好多地方驚人的相似。劇中人的遭遇,無論是上頭那些自欺欺人的許愿,還是受到的懷疑或?qū)π腋5钠谂,都離咱們那么近。本是同根生,是政治把“杯具”一家家一戶戶強(qiáng)加于每張餐桌。
滲透全劇的是一個“家”字。戲開場不久,大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1950年),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根據(jù)星星位置判斷北京、天津、青島的方位。30多年后,趙朱周三家終于回到大陸探親,見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眷村本身就是一個大家庭,靠一種互助精神維系著。末了,王偉忠直面觀眾,解釋說這戲是給“老家人”講的他父母的故事。那種血濃于水的情感,是任何政治說教都無法替代或比擬的。
這不是一部闡釋立場、講大道理的戲!秾殟u一村》的偉大之處,在于它超越了政治,超越了地域和沖突,回歸到人性最本質(zhì)的真善美。眷村人來自天南地北,口音繁雜,甚至有完全聽不懂的,但大家在神侃中、拌嘴中、打鬧中、相愛中和睦相處著。跟村外人的關(guān)系,有一個極具象征性的細(xì)節(jié),就是村里老太太去世后需要買一口棺材,但村民囊中羞澀,只能求村外的木工。幾十年后,老太太的女婿過世時,她的外孫(應(yīng)該是編劇王偉忠的戲劇再現(xiàn))去找同一個木工做棺材。村里村外口音不同,但人心都是想通的。
《寶島一村》三個半小時,充滿了如此溫馨感人的細(xì)節(jié)。上述細(xì)節(jié),擱在其他戲里可能會是重頭戲,是寶貝,在這兒俯拾皆是。本劇敘事宏大,但無不落實(shí)到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平凡中。劇中人的口音你未必全熟悉,他們聽的歌你未必都會哼,他們的遣詞造句發(fā)音你或許覺得奇怪,但看完整部戲,你會深深體會到,他們就是你從小失散的親人,是床頭吵完床尾立馬和好的伴侶。六十年的洗滌,留下的是人類的真情和大愛;再過六十年,觀眾依然能感受到這種情感的力量。
□周黎明(北京 文化評論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