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6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看,重點評價的就是申請者的綜合素質以及特長。由于這些高校已可通過自主招生環(huán)節(jié),招收有一定特長的學生,因此再承認地方對某些考生的特長加分就顯得不妥。
浙江幾所中學關于“裸分狀元”與“加分狀元”的爭議,讓輿論再次聚焦今年已經(jīng)反復熱炒的高考加分話題。(8月31日《中國青年報》)
從目前的態(tài)勢看,取消加分,幾乎不可能,比如學科競賽加分、少數(shù)民族加分、烈士子女加分(或者降分);要完全避免加分政策的異化,在當前的教育決策體系、加分政策執(zhí)行環(huán)境中,也恐難做到,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加分項目保留,上述爭議,來年將再次爭議一番。
筆者認為,有一可行途徑,或可化解當前加分政策的激烈矛盾,這就是自主招生高?刹怀姓J加分項目。
我國目前實行5%自主招生的高校已有76所,這76所高校在高考之前,舉行對自主招生申請者的測試,以確定自主招生資格,給予相應的錄取優(yōu)惠。從76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看,重點評價的就是申請者的綜合素質以及特長。由于這些高校已可通過自主招生環(huán)節(jié),招收有一定特長的學生,因此再在高考中,承認地方對某些考生的特長加分,就顯得很不合適。
一是部分考生,可能獲得自主招生錄取優(yōu)惠與特長加分雙重優(yōu)惠。舉例來說,某個考生獲得某高校低于當?shù)赝稒n線20分的錄取優(yōu)惠,如果其本人還有高考加分20分,獲得的優(yōu)惠則變成了低于投檔線40分錄取,這其實已超出了學校的自主招生錄取標準。
二是部分考生的特長素質并沒有得到高校認可,而通過高考加分,“逼迫”高校認可。某個考生可能獲得某一競賽獎項,但通過高校的自主測試,并沒有給予其自主招生資格。他參加高考之后,按照規(guī)定獲得加分,高校在集中錄取中,得推翻以前自主招生考試對其的評價,承認加分。這實質宣布高校沒有自主能力。
三是由于手握高考加分,有的考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學校為提高升學率的緣故)對自主招生的路徑,并不特別熱衷,高校也有可能為此失去自主招生的生源。
由于76所自主招生高校,都安排在各地第一批招生,主要為部屬重點院校,他們的招生公平尤令社會關注,因此,假如這些高校都把各類特長生納入自主招生環(huán)節(jié)來考察,而不再承認有的加分項目,加分政策執(zhí)行的爭議將大為減少,只要高校能保障自主招生環(huán)節(jié)的公信力,以往存在于加分政策執(zhí)行中的權勢交易將得到遏制 ———即便獲得加分,沒有獲得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資格,加分就得不到這些高校的認同,加分的利益已大幅減少。
事實上,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高校的自主招生進行評價,這也是將“高考加分”進一步合理化,轉為“多元評價”的最終途徑。從這一角度說,自主招生高校將不再在集中錄取中承認加分,不妨一試。
□冰啟(學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