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有兩則在抗震救災中不計成本的消息。其一、在支援災區(qū)方面,國家電網(wǎng)公司將“不計成本”。截至2008年5月26日12時,四川受災地區(qū)的大部分縣區(qū)和用戶已基本恢復供電,有11個縣區(qū)部分恢復供電。其二、為保障傷員安全,國航特別訂購了35副進口專用擔架,每架費用近12萬元人民幣。國航表示,將不計代價、不計成本,安全有序做好抗震救災的各項運輸保障任務。
曾幾何時,對“不計成本”論,我們抱以本能的抵觸,甚至充滿厭惡之情。的確,多數(shù)時候,不計成本是顢頇的,是揮霍浪費,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然而,另有一種不計成本讓人欣慰。無論國家電網(wǎng)公司全力以赴、不舍晝夜恢復災區(qū)供電,還是國航特別訂購每副近12萬元的進口專用擔架,這種不計成本都昭示了一種偉岸,都是以赤子之心抗震救災,都是對災區(qū)人民的一種體恤,也都彰顯了對生命的尊重。
這次抗震救災中,“不計成本”絕非局限于上述兩處“剪影”,再舉一例:據(jù)17日《廣州日報》報道,“為保證空投的可靠和安全,每件空投救援物資上面都有一個小降落傘,光是這個就要一萬元,比里面的食品和藥品貴多了!而且這些小降落傘都是很難再回收的,為了救災,我們真是不惜成本了!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睆V空一位負責人感嘆道。
“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這話聽來讓人異常感動和欣慰。正基于此,我們看到,盡管空投一件物資至少花一萬元,但救援人員毫不吝惜;盡管過了黃金72小時、144個小時,哪怕廢墟下的人已近乎沒有生存的可能,救援隊員仍然秉持這一理念———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緊時間救人,多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就可能多搶救出一個被困者。而此前,國務院決定19日-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國旗半垂,舉國默哀,以悼念此次地震的死難者。國旗第一次為平民而降,我們因此感懷、激動。在這之后,有人倡議建立地震博物館、哭墻、紀念碑,所有這一切都表達了樸素的訴求:尊重生命。
在生命面前,我們需要不計成本;在捍衛(wèi)公平面前,我們同樣需要不計成本。日前,筆者讀到一篇名為《史上最牛小學生》的文章,文中說盡管芬蘭大多數(shù)家庭都有汽車,但政府仍為上學路程超過五公里的小學生提供公共汽車票。如果當?shù)貨]有公共汽車線路或行走不便,上學放學就可以乘坐出租車,車費由政府埋單。一個中國留學生朋友的孩子就是天天由大奔馳接接送送,儼然來訪的一國元首。更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家人住在小島上,島上只有這一家人。結(jié)果小孩上學就成了這個樣子:風和日麗之時乘坐政府付費的快船,風急浪高之日由政府派直升機接送。
學生由政府派直升機接送,這確實算得上史上最牛小學生了,太讓人匪夷所思了,也太不計成本了。然而,這樣的不計成本在當事人看來是稀松平常的,而且也理所當然。誠如一位芬蘭人對此的解釋:每個公民都是平等的,受憲法保護。而政府是執(zhí)行憲法的機構(gòu),政府的學校管理中心有責任把每個適齡兒童送到就近的學校就讀,無論他住在芬蘭的什么地方,要花多少費用。
雜文家邵燕祥說:“我們要以一定的儀式,向人們昭示并讓后代記住,要把中國建成現(xiàn)代法治國家,我們要尊重并捍衛(wèi)每一個公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尊重并捍衛(wèi)與生俱來的一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是的,災難已經(jīng)過去,我們要迅速達成這種共識,并實踐這種理念,每一個公民的生命權和發(fā)展權都值得尊重和捍衛(wèi),哪怕付出不計成本的代價。(王石川)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