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題為“廣東公務員招考不慎透露內幕,觸目驚心”的帖子,一下子讓廣東省監(jiān)獄管理局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同時也讓備受關注的公務員考試的公平、公正性遭到了強烈質疑。
帖子提及一份名單,其中不僅有所有考生的筆試、面試成績,還附有哪些考生是誰的親友,有誰打過招呼等信息。廣東省監(jiān)獄管理局解釋說,部分考生家長和親友通過各種形式與該局聯系,咨詢考錄情況。由于個別工作人員的失誤,在網上公布面試人員名單時,誤將記錄一些要求查詢、了解考生情況的工作臺賬,也上傳了出去。(《中國青年報》6月19日)
看到廣東省監(jiān)獄管理局的解釋之后,有網友質疑道:為什么工作臺賬記錄的家長和親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為什么沒有普通家庭?網友的質疑有沒有道理且不說,監(jiān)獄管理局的解釋必被質疑是必然的——當事人自己聲稱問題不存在,有什么公信可言呢?
回避制度,古來有之。我國最早稱為“換推制”,首見于《唐六典》:“凡鞠獄管與被鞠獄人有親屬仇嫌者,皆聽更之”。“親屬仇嫌”都要回避,何況當事人自己了。監(jiān)獄管理局作為司法相關機構,想必更應當懂得這一邏輯吧?然而,我們或許不該過于指責監(jiān)獄管理局不主動回避,因為這種自圓其說“機制”,既不是他們發(fā)明的,同時也在現實中大行其道,而且還有一個比較規(guī)范得體的說法:“自糾自查”。很多問題往往都在這種“自糾自查”中自消自滅了。而那些被爆出的疑點,則往往被定論為“謠言”、“誤傳”。比如,前段時間,某省衛(wèi)生廳干部打人事件,衛(wèi)生廳自己“澄清”的“事實”為“純屬謠言”。但由于網友們的窮追不舍,并且時間、地點、車號等證據的提供得十分具體,事實才最終被認定。遭遇質疑的事件當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以需要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出來說話,而網友恰好充當了“第三方”的角色。只是,網友充當“第三方”,多少會令制度和真正的“第三方”有些尷尬。更重要的是,作為“第三方”的網友,沒有任何實際權力,這多半會讓“肇事者”有恃無恐。
古時尚有“換推制”,尚知“親屬仇嫌”等統(tǒng)統(tǒng)回避。今天,當社會越來越走向文明和法制化的時候,我們的“回避制度”和“第三方機制”卻不能深入人心,這是怎么回事呢?
公務員招考這樣敏感的問題被爆出“舞弊門”,絕非小事,必須給公眾一個嚴肅認真經得起推敲的交代。為何至今未見有關部門的介入和回應?誰有責任調查這一事件?權威公正的“第三方”又是誰呢?(馬滌明)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