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對未來兩年中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規(guī)劃。
《行動計劃》內容將涉及完善政府職能,擴大民主,加強法治,改善民生,保護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的特殊權利,提高全社會的人權意識等與人權相關的各個方面。
人權是人之作為人所秉有的基本權利和道德尊嚴。二十世紀以來的世界文明的曲折變遷表明,當今世界人們對于人權的認識已經達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無論種族、階級、性別有何種差別,無論經濟近況、文化程度和國家體制有何等不同,作為人,尤其是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他們共享著人之為人的基本價值、權利和尊嚴。
早在聯(lián)合國《世界人權宣言》頒布之前,人類社會就長期地為了人的基本權利和道德尊嚴而展開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奮斗和努力,《世界人權宣言》更是以綱領性的文獻確立了人類存續(xù)的核心理念。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有關英國大憲章、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中國共和制憲、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故事,其背后無不凝聚著各國人民追求人權的精神訴求。
從理論和實踐上看,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人在接受人權的知識譜系和價值內蘊方面,曾經走過一段彎路,甚至在文化大革命出現過踐踏人權的荒謬之舉,但那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
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人權作為一種普世的價值,逐漸為中國人民所認同,為中國政府所接受。其實,作為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禮儀之邦,作為一個正在走向世界的雖歷經屈辱但仍坦然開放的文明大國,我們從來就不缺乏與世界共享人權基本理念的共識,從來就沒有舍棄對于人的道德尊嚴的敬重。
在人權領域,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成就歷歷在目:1991年,中國政府發(fā)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首次從政治上確立人權的概念,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面肯定了人權概念在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中的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開,首次將“人權”概念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報告,使人權成為黨領導國家建設的主題。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首次將“人權”由一個政治概念提升為法律概念,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確立為國家根本大法的一項原則。2007年,中共十七大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內容寫入黨章。
上述一系列事件,標志著尊重和保障人權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原則,成為中國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主題,這是中國政治的一大進步,它充分說明我們完全可以在與世界分享普世人權價值的同時,構建、完善和發(fā)展自己的人權理念,制定符合自己國情和現實的行動計劃。就這個層面來說,時下倡導的和諧社會是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基礎的,依法治國、經濟發(fā)展和以人為本三者是可以統(tǒng)一在人權這一核心理念上來的。以人為本是以人的權利為本,經濟發(fā)展服務于人民幸福,依法治國則是真正落實憲法這一根本大法,完善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最終實現中國人民近一個世紀所夢寐以求的自由、平等與幸福,使中國人活出作為人的尊嚴,這才是憲法實施的真諦所在。
就《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來說,我們期待這個計劃能夠提供一份有關中國具體實施人權保障的路線圖。
其實,這里的行動具有雙層含義,首先,作為政府的一項人權計劃,它表明黨和政府的人權保障行動,屬于公法意義上的行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憲法賦予它們的義務;但是,人權行動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個體公民的維權行為,作為國家的主人,每個中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到維護人權的事業(yè)之中,這是共和國的公民美德。無論是國家行為還是個體行為,又都必須在憲法的框架下,依據中國的法律加以規(guī)范。
從根本性上說,《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應該就是落實憲法,就是以人為本,依法治國,就是把一紙憲法化為活的生命,所謂“活的法律”就生存在這個國家政體與人民個體之雙層的人權行動之中。我們期盼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 高全喜)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