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天的“雪域風情——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精粹展”三月二十日下午在澳門綜藝館開幕,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名譽會長熱地、澳門特區(qū)行政長官何厚鏵、中央駐澳聯(lián)絡辦主任白志健等為展覽剪彩。 中新社發(fā) 畢永光 攝
中新社澳門三月二十日電 題:熱地:西藏的根本問題是發(fā)展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來澳門出席“雪域風情——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精粹展”的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名譽會長熱地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拉巴平措今天下午在澳共同會見媒體,談西藏、談家鄉(xiāng)、談自己。
西藏局勢恢復正常
談到媒體關心的西藏局勢,熱地說,去年“三•一四”事件平息后,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的社會秩序已逐步恢復正常。西藏百姓求發(fā)展、盼穩(wěn)定,不希望看到生產(chǎn)、生活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再次發(fā)生。近來,到西藏旅游的內地、港澳臺及外國游客不斷增加,本來冬天是淡季,今年游客也不少,說明西藏局勢是安定的。
親歷“百萬農奴翻身解放”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周年,過幾天將迎來首個“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紀念日”。談到五十年的變化和自身經(jīng)歷,熱地最大的感觸是“翻身做了主人”。
一九三八年八月,農奴出身的熱地生于西藏那曲地區(qū)比如縣一個貧苦牧民家庭,從小跟隨母親,居無定所,靠乞討、給頭人當傭人為生。熱地形容那時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受壓迫”。
一九五九年,在進藏解放軍干部的鼓勵下,熱地報名到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學習,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之后他回到了西藏,也見證了家鄉(xiāng)五十年的發(fā)展。他說,五十年前沒見過自行車,如今摩托車在那曲家鄉(xiāng)已很普遍,汽車也不少;當年他在北京讀書時,母親寄了一封信,近半年才收到,如今家鄉(xiāng)牧民放牧都帶著手機。
回應“西藏文化滅絕”論
針對達賴集團的“西藏文化滅絕”論,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拉巴平措說,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國家共投資三億多元人民幣,幫助西藏修復開放了一千四百多座寺廟。特別是上世紀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四年,國家撥出五千五百萬元人民幣和大量黃金、白銀等珍貴物資對布達拉宮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維修。二○○一年起,又撥?钊c三億元人民幣,用于維修布達拉宮和羅布爾卡、薩迦寺三大文物古跡。二○○六至二○一○年,中央人民政府將再次撥出五點七億元人民幣,維修保護西藏二十二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此巨額投入和大規(guī)模維修,在中國文物保護史上是空前的。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方面,藏族史詩巨著《格薩爾王傳》的搜集整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啟動至今仍在進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進行的藏傳《大藏經(jīng)》多版本比對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使該中心成為藏傳《大藏經(jīng)》版本最多的研究機構。
熱地補充說,一九八四年中央提出設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本身就說明中央對西藏文化保護高度重視。對于一些與封建農奴社會相伴隨的腐朽、落后的文化、觀念和風俗習慣逐漸被人們拋棄,熱地認為是文化發(fā)展與交流的必然結果。
西藏的發(fā)展靠科教事業(yè)
熱地說,西藏的根本問題是發(fā)展。西藏要發(fā)展,離不開人才培養(yǎng),離不開科學教育事業(yè)。他介紹,西藏的教育事業(yè)從無到有,目前在校生四十多萬,二十幾個內地省市開辦的西藏班、西藏學校有在校生兩萬多名。在中央支持下,西藏大學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化的民族大學,培養(yǎng)了大批博士、碩士。
“只要西藏的科學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西藏一定會越來越好!”(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