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3月30日電 香港《大公報》30日刊出署名文章說,俄羅斯最近對于美國“后院”中南美洲明顯表現(xiàn)活躍,積極介入實際事務。分析認為,俄希望拉攏中南美洲達到擴大與美國抗衡的目的。不過,有評論認為,此舉未必能夠獲得成功。而美國至今對俄走進中南美洲依然無動于衷,可以看到,美清楚俄這一舉動必會以“無花果”告終。
文章摘錄如下:
中美洲薩爾瓦多又選出了一位左翼總統(tǒng),令中南美洲的政治傾向在委內(nèi)瑞拉總統(tǒng)查韋斯的帶頭下,再次燃起左傾風暴,掀起美國“后院”的革命之風。但是,美國似乎不太重視中南美洲的政情變化。像查韋斯竭力拉攏的巴西、厄瓜多爾及玻利維亞,各有各目的,雖然他們贊同查韋斯的主張,但不等于會推行類似查韋斯主張的政策。除了國內(nèi)的情況無法控制之外,更大的因素是他們更看重經(jīng)濟實惠。
與中南美頻密互動
不過,中南美洲在對外態(tài)度上便有所不同,只要不涉及本地區(qū)利益,很多國家希望與世界建立起更緊密政治和經(jīng)貿(mào)關系。但問題在于他們過于急功近利,如果暫時看不到利益便會掉頭而走,或者因應其它拉攏者給予的利益高低而掉轉槍頭。因此,一些實力并不大的國家對于與中南美洲建立關系向來存在著戒心,甚至不想介入這個地區(qū)。這也從另一方面令美國覺得這個后院不會產(chǎn)生大問題。
然而,“北極熊”俄羅斯最近對于美國后院卻明顯表現(xiàn)得活躍,積極介入實際事務。其中一個舉動是與中南美洲不少國家建立頻密的互動關系。有分析認為,普京政府希望改變上世紀九十年代執(zhí)政者的親西方路線,借拉攏中南美洲達到擴大與美國抗衡的目的。
此舉究實并不僅僅為了擺脫九十年代的親西方路線這么簡單,其中還包括了兩個重要因素:第一,俄羅斯由于本身領土絕大部分在歐洲,本應融入歐洲體系才為正理,但不管九十年代以葉利欽為首的親西方政體,還是今日以普京為主力的謀求重現(xiàn)當年蘇聯(lián)權威的力量,都無法令歐洲真正接納這個占據(jù)著大片歐洲土地的國家。不愿意與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認真溝通是一個重要原因,視自己必須凌駕于歐洲其它國家之上的意識更是令歐洲不能夠接受的關鍵因素。
第二,普京認為以俄羅斯的實力,肯定更會受到中南美洲的歡迎。加上中南美洲諸國的趨利本性,兩者相碰撞自然很難獲得長期性的合作,更何況大家都是急功近利,就更難以融合。
營造“多極”外交關系
梅德韋杰夫近半年來不斷對中南美洲的出訪,并不被認為是他的主動和看好中南美洲,而被認為是普京希望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臺前表演:一、從后院弄垮美國,即使達不到目的,也可以令美國感受到俄羅斯的威脅,贏得更大主動權。二、希望像查韋斯那樣打能源牌,令中南美洲靠近俄羅斯,從而打破傳統(tǒng)上中南美洲與歐洲保持的雖不密切但相對牢固的關系,令歐洲在評估對俄策略上有所顧忌,不能一面倒采取抵壘態(tài)度。
俄羅斯對中南美洲的發(fā)展注重外交“多極”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際上世界的看法是它首先在打能源牌,接著拉攏盟友結為陣線,以此抗美及平衡歐洲的影響力。如果中南美洲的作用在普京心目中只占某一方面份量,恐怕就不會使出讓梅德韋杰夫親自出馬的招數(shù),最多派出部長級人物走一圈,能收多少利益算多少利益。
普京的中南美洲算盤能否打得響,還是未知之數(shù)。任何與梅德韋杰夫握手言歡的中南美洲國家,另外一只眼睛注視著的是可以從俄國人身上獲得什么利益,如果俄羅斯只是擺姿勢向中南美洲示好,實際利益欠奉的話,不但根本不存在蜜月期,恐怕連最起碼的禮貌性交往也會給省了。
因此,有評論認為,普京近期雖然表示了對中南美洲的極大興趣,并以梅德韋杰夫打頭陣沖進中南美洲,希望與美國爭奪這塊地盤,但未必能夠獲得成功。如果俄羅斯走進中南美洲的一舉一動受到美國重視,甚至出現(xiàn)對抗舉動,反而能夠說明它有成效。
可惜的是,美國至今對俄羅斯走進中南美洲依然無動于衷。這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看到,美國清楚俄羅斯這一舉動必會以“無花果”告終。情況如何,以中南美洲的國情而論,不需很長時間便可以揭曉。(歐陽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