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的“智”
從最初的先進陶瓷材料相變與韌化研究,到防熱復合材料設計、制備、抗熱震和耐燒蝕性能研究及其在航天防熱部件上的應用研究,周玉不斷拓展著課題組和自己的研究方向,而這正是周玉不斷智克難關、時刻把握科學和尖端工程應用前沿的結果。
1992年12月,當周玉的課題組從事設計研制項目后,面臨著一個新的考驗。設計部門提出的設計要求十分苛刻:短短的一兩秒鐘內(nèi),氣動熱使防熱部件表面要由室溫乃至零下幾十度升到很高溫度,防熱部件面臨的熱沖擊非常惡劣,同時還要經(jīng)受高溫速氣流的沖刷燒蝕。
先進陶瓷材料與傳統(tǒng)的金屬材料相比在耐高溫、耐燒蝕方面得天獨厚,但如何提高抗熱震性,是擺在課題組面前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從1992年冬開始,周玉的課題組飽嘗了失敗的痛苦。挑戰(zhàn)不僅來自技術難度大,更來自于對研究人員毅力和心理因素的考驗。“尤其是在發(fā)動機震耳欲聾的怒吼聲中,透過觀察窗眼見自己煞費苦心制成的樣件,一下子就被高溫高壓燃氣流吹得炸裂粉碎的時候,心都要跟著碎裂了,對身心真是一種摧殘和蹂躪!”參與項目的賈德昌這樣說。
周玉意識到了這種心理上的危機,他鼓勵課題組人員要有信心。參與項目的溫廣武教授說:“當我們都感到成功那么遙遠的時候,周玉老師卻十分自信。他說,必須要有自信,只要方向?qū)︻^,方案正確,就一定能夠成功。他那種樂觀的態(tài)度和拼搏的精神感染了大家!痹诶淄嘣菏康墓餐笇,從材料體系的選擇優(yōu)化,到制備工藝與材料性能之間的關系,再到一次性部件的熱壓成型的完成,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實驗與重復,多少次肯定與否定……
冬去春來,寒暑易節(jié)。1995年9月,經(jīng)過大量有規(guī)律的實驗和嚴格的科學篩選,努力終于有了回報。
利用他們的科研成果的陶瓷基復合材料制造出的航天器防熱部件模擬件,先后5批次通過小樣、中樣及1:1樣件的地面模擬試驗,達到了預研的設計要求,最后被確定為惟一方案。相關成果獲得了1996年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配套研制階段,從初樣到中樣、再到正樣,由于設計方案變化,設計部門不斷提出一個又一個新的技術要求:由不透波到透波又回到不透波、尺寸由小到大……在周玉的帶領下,課題組不斷地改進和修正實驗方案,終于克服了產(chǎn)品在批量化生產(chǎn)過程中存在的增強相均勻分散、構件燒結成型、抑制基體析晶、構件機械加工、產(chǎn)品無損檢測等多項技術難關……產(chǎn)品又先后多次順利通過地面臺架試驗,并最終通過多次實際飛行考核。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產(chǎn)品獲得正式應用,獲得較高評價。因此,上述成果獲得2005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
“教學科研要強調(diào)投入產(chǎn)出比,在提高成果水平和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要把工作重心由爭取經(jīng)費的數(shù)額轉移到高質(zhì)量地完成任務、出高水平的成果上!庇梢粤咳,到以質(zhì)稱雄,當許多人還沉浸在成績中時,周玉等教師卻在思索教學、科研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深層次問題。學校的教學科研成果水平較高,但出類拔萃、能夠“問鼎中原”的一流成果卻相對較少。如何出“問鼎中原”的一流成果呢?周玉思索著。正是這樣的思索,讓周玉帶著課題組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
周玉的“勇”
“當初我們課題組實驗室還在機械樓地下室時,對面實驗室的隔壁就是學校的配電房。有一次,大家正在做實驗,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喊失火了。當時,正好在實驗室的周玉老師,還在大家發(fā)愣的時候,二話沒說,抄起滅火器,跳出對面屋的窗戶,沖進了往外冒煙的隔壁配電房……”周玉的勇敢至今仍讓賈德昌記憶猶新。而周玉的勇敢卻不僅僅表現(xiàn)在生活中,在科研中,他更是敢于迎接挑戰(zhàn)。
雞西柳毛碳素公司有亞洲最大的優(yōu)質(zhì)天然石墨礦。20世紀90年代初,經(jīng)過國內(nèi)專家充分論證,公司確立了生產(chǎn)天然石墨電極、代替人工石墨電極的構想。為實現(xiàn)這個振興地方經(jīng)濟的計劃,雞西市政府和民間共計籌措了資金約1.2億元。然而生產(chǎn)線建成后,生產(chǎn)出的天然石墨電極卻不合格。企業(yè)陷入了困境,心急火燎地派人四處求援。國內(nèi)許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俄、德等國的專家都對這項生產(chǎn)技術難題束手無策。
1997年下半年的某一天,碳素公司的代表焦急地來到哈工大,找到了周玉。當時,周玉課題組的幾個重要的科研項目正處在攻關階段,任務十分緊。他詳細了解情況后對公司代表說:“讓我們試試吧,我們會利用掌握的所有技術能力,盡最大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
接下了這個項目就等于埋藏下一個潛在的危機。如果這個項目失敗,勢必對課題組的信譽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周玉對課題組人員說:“如果這個項目搞成功了,就會給雞西多少工人帶來工作和希望,給地方帶來多少財政收入!科研工作者不能忘記自己的使命,我們身上同樣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在周玉的指導下,課題組從1997年9月開始接手這個項目,經(jīng)過一年多艱苦的技術攻關,終于在提高導電性和抗氧化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勝利完成了項目的預期目標。雖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項目未能順利投入中試,他也深表遺憾。但他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精神還是深深打動了合作組雙方的每位成員。
周玉的“勇”還表現(xiàn)在他敢于承擔重責,在國際學術舞臺充分展示中國學者的風范。作為我國陶瓷界的知名年輕學者的代表之一,周玉在國際陶瓷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擔任組織/學術委員會主席、委員或作邀請報告,包括連續(xù)4次擔任亞太斷裂與強度國際會議(APCFS)組織/學術委員會委員,并擔任APCFS 2006大會主席、APCFS 2009副主席;分別在第8屆環(huán)太平洋陶瓷與玻璃技術國際會議、2008年第9屆國際能源與環(huán)境陶瓷材料及構件研討會等國際會議上作邀請報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