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25日電 題: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名錄的山西面食
記者 張恩
民以食為天。周日中午,一隊由香港旅社組團的游客風風火火離開五臺山來到太原。能在此間盡情品嘗一番山西面食那獨有的滋味是客人的一大心愿。
盛夏的都市,缺乏五臺山中的清涼。正值飯時,此間家家餐館、飯店開足冷風,正熱情地迎接八方食客。
人們注意到,在山西省城里,三晉各路面食在這座城市里都能見到其蹤跡。晉南一帶的手工面,大饅頭,晉中城鄉(xiāng)的大刀面、蘸片子,晉北大地的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林林總總、風味獨特的面食,令人不禁食欲大開。
正在點餐的香港游客不由發(fā)表感慨:“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屬太原。能在這里吃上地道的山西面食,也是此次來三晉大地觀光的計劃!
一旁的服務(wù)生稱,平時,每有天南海北的游客來山西時,總要品嘗一番山西面食那獨有的滋味。
三晉面食文化源遠流長,算來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shù)匾话慵彝サ闹鲖D都能做幾十種面食。普通面團若到廚師手里,更被做得花樣翻新,目不暇接,已達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尋常的面食經(jīng)過千百年的蒸、煮、煎、炸、烙、燒、烤等手法,山西人將其揉搓成獨有的文化韻味在其中。
此間廚師介紹,山西面食且不說花饃、鍋盔、馓子、石子餅、太谷餅等面點,單“煮面”一項就演練出削、剔、撥、擦、抿、壓、拉、搓等二十多種技法。除刀削面外,刀撥面、大拉面、剔尖、貓耳朵、揪片、掐圪塔、抿曲、擦尖、鐵撥 、大刀面、蘸片子、握溜溜、莜面栲栳。能叫上的或叫不上名字的面食更是多得不勝枚舉。
眼下的夏日時節(jié),在山西一些農(nóng)村中,農(nóng)家人吃飯時總習慣盛一大碗面條信步走出院門,或站蹲在自家門口,或蹲到巷中大樹下,聊天吃飯兩不誤。人們一邊吃飯,一邊談?wù)摷页。青年人有的相互交流種植、養(yǎng)殖經(jīng)驗,有的則傳播時事新聞。
與山西人談?wù)撁媸澄幕,?jù)說面食在此間有四百種之多,其中刀削面名揚海內(nèi)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刀撥面是山西一絕。撥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長約六十厘米,兩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線。用這種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一致,斷面成小三棱形。面用冷水和制,面條三棱形,用兩頭帶把的刀撥面,吃著筋軟可口,不易粘連,澆入葷素澆頭或炒著吃均可。
山西的刀削面名聲在外。家庭主婦們托起揉好的面團,站好優(yōu)美的姿勢,飛刀之下面條如流星落地,魚跳龍門,削出的面條又細、又薄、又長。山西刀削面內(nèi)虛、外筋、柔軟、光滑,深受人們喜愛。 刀削面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面食名品。
與外鄉(xiāng)游客談?wù)摰断髅,此面在還流傳一古老的傳說。昔日,蒙古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后。曾規(guī)定十戶人家輪流使用廚刀一把。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讓家人出門取刀,不巧刀已被別人取走。取刀人返回出鄰家門時,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揣在懷里;丶液,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此人忽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此鐵皮應急切面。
老婆婆把面團放在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nèi),煮熟后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睆拇髓F片削面的故事傳遍晉中大地。
歲月綿綿,F(xiàn)今,三晉面食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一重要種類,一直受山西人的關(guān)注。
近年來,太原市當?shù)卦S多餐飲業(yè)對傳統(tǒng)山西面食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傳承工作。為弘揚山西面食文化在全國的領(lǐng)先地位,不斷豐富源遠流長的三晉面食習俗與制作技藝,山西省政府已確定將太原刀撥面等面食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入選為今年山西省級“非遺”名錄。有關(guān)部門把一塊醒目牌匾掛在老字號門店的大門外。
有人稱,若山西刀撥面成功進入國家級“非遺”的名錄,必定給中國民間傳統(tǒng)食文化園地又添加新的異彩。(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