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日電 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周刊》,刊登文章對首例SARS“報告患者”黃杏初的生活予以關注。報道說,已經失業(yè)在家的黃杏初,因為SARS生活陷于困頓。
下文為《中國新聞周刊》文章全文:
地處粵北的河源市,屬于廣東省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中國首例SARS“報告患者”黃杏初的老家,就在河源市紫金縣柏埔鎮(zhèn)境內的一個小村子。
5月26日下午,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黃杏初家。
黃家所在的東方村離鎮(zhèn)上并不遠。記者出現在村里時,狗吠聲四起。黃杏初家是幢三層半的小樓,外表貼著瓷磚,看得出是新蓋不久。院子不大卻挺干凈利落,屋內也是如此,經過簡單的裝修,一套深紅色的實木沙發(fā)對面,擺放著一部發(fā)舊的21寸電視機,里里外外都表明這個農村家庭過得還算殷實。
廣東河源一帶都是客家人的“地頭”,這里人不懂“白話”(即通常粵語),通用語言是“客家話”,“第二語種”是帶著濃重客家口音的普通話。
黃杏初的父親黃柏勛,今年56歲,外表壯實,未現老相。黃父說,兒子現在不在家,出去了。
當初以為兒子得了重感冒好幾天也不見好,便勸他回鄉(xiāng)下休養(yǎng)治療。黃杏初回老家又治了好幾天沒什么效,便轉院到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在那兒被確診得了SARS……
黃父的話總是被老伴打斷,記者與黃父談話過程中,黃杏初的母親不停的用客家話嚷嚷,情緒越發(fā)激動,引來一位年輕女子和一位中年男子兩位親戚也來幫腔。他們說,自從報上登黃杏初是“非典”患者加上一些報道內容不準確,害得黃杏初再找工作也困難,家里因此欠了債也沒人管。
黃杏初母親動用農村婦女的潑辣勁,用手擰,甚至敲丈夫的頭,制止他再說下去,他們認為現在已經沒什么好說的了,既然因“非典”欠的債沒人管,那就干脆不認黃杏初得了“非典”也許沒那么麻煩。
黃父最后只好別過頭去,不再回答問題,而黃母則和那位年輕女人一起下了逐客令,并訓斥帶路的鄉(xiāng)親。
第二天,記者再次來到東方村。該村村長說,黃杏初從廣州治愈回來后,他還特意去探望過,村里并沒人歧視他家。兩位正副村支書也說,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都和往常一樣交往,沒人對他家另眼相看。
村里人認為,由于對黃杏初的報道令外界將這里當成“非典”發(fā)源地,5000畝的西瓜都該收成了,卻賣不出去,沒瓜販敢要。而事實上,黃杏初是輸入型病例,況且在這里沒有造成任何傳染,他得病和村、鎮(zhèn)乃至河源市沒什么關系,這里的人和產品都很正常。
黃杏初的二妹夫黃小飛說,黃杏初只讀了五年書,15歲便跟著父親在廣東省博羅縣當礦工,從此開始在外打工謀生。1992年開始,黃杏初“進廚房”,從學校、企業(yè)廚房當小工干起,慢慢做至廚師,那時每月收入一兩千左右。去年才在深圳一間酒樓掌勺當大廚,月收入萬元,他的妻子則在酒樓當雜工。誰知事業(yè)剛起步,去年底才剛建好房子,黃杏初就病倒了,而且是“非典”,家中又陷入困境。
原來黃所在的酒樓老板對他很不錯,但自從媒體曝光后,酒樓生意一落千丈,3月份,酒樓由于屬違章建筑被拆除后,酒樓老板另擇地點,重新開張,怕拖累老板的黃杏初未去新的酒樓上班。
5月22日,對部分媒體說他“欠錢失蹤”報道感到受傷害的黃杏初,在第四次回院復查時,站出來面對傳媒,并向科研單位捐血。
黃杏初外表憨厚壯實,講著雖不標準但還聽得懂的普通話。他說自己沒欠一分錢的醫(yī)療費,也沒有玩“失蹤”?祻椭,基本就在老家呆著,有時就在家里二樓,樓下有什么人找他都很清楚。
黃杏初明確表示自己愿意協助科研醫(yī)療工作,這次也是主動要求捐血,“撿回條命,幫人也是應該的”黃說。
但據妹夫黃小飛說,黃杏初現在共欠了8萬多元的債。他家去年底剛蓋好房子,黃杏初就病了,光治病就花了一大筆醫(yī)療費,房子裝修的錢也都是親戚們籌措的。
黃小飛說,“國家對農村‘非典’病人免費治療的政策,是黃杏初病愈后才出臺的,我們能理解,但政府和社會可否適當予以補助?”據村干部介紹,已經失業(yè)在家的黃杏初,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他家只有三畝多地,收入主要靠黃杏初倆口子外出打工。(王華、柯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