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三日電 (記者 應妮)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這三個早已為人熟知的名字——都是上世紀二十年代風靡一時的著名詩人,命運卻頗為不同。一套“文壇三劍客”叢書新近在此間成為引起關注的話題,就是在比較和分析之間為三位劍客再次作傳。
郭沫若的“才”、聞一多的“悲”、徐志摩的“情”,都是文學愛好者熟知的。叢書由邢小群的《才子郭沫若》、謝泳的《血色聞一多》、韓石山的《悲情徐志摩》組成。
徐志摩在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生命嘎然而止,作為詩人,他留下了永遠的未完成式;聞一多去世前雖然已經不寫詩,由書齋學者轉而成為民主斗士,但他的詩人生涯,也有一個完滿的句號。郭沫若作為詩人,起點很高,他的《女神》在中國新詩史上是一座豐碑。但他的后半生,把詩當作政治表態(tài)的工具,藝術上大失水準,成為這位才子詩人一生的最大敗筆,讓后人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作者邢小群在傳記中著重分析了郭沫若如何走上文化戰(zhàn)線的前沿、如何從政以及詩人后期的詩作和人格。尤其是他“文革”時期的詩,他的全集里未收,而《才子郭沫若》中引用不少,因而有助于讀者了解。
同心出版社副總編解璽璋認為,如果說了解這三個人的人生經歷,找本傳記來讀就可以了,但這套書卻不同于普通的人物傳記,它最大特點不在“記”而在“評”,不僅獨具視角,而且評得客觀理性,讓讀者透過人物經歷解讀歷史。
三本傳記是三位作者不同角度的成果,三本書比較著讀,就能更為客觀地看到三位劍客立體的人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