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世界日報報道,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的雜志《San Francisco Chronicle Magazine》,4月7日以十多頁的篇幅,描述了張純如36年短暫而輝煌的人生。
據報道,該文作者Heidi Benson采訪了張純如的父母張紹進和張盈、她的丈夫以及張純如的老師、朋友、出版商和被她訪談過的美國二戰(zhàn)退伍軍人等,簡要描述張純如的一生。
張純如4歲起會讀書,10歲在小作家作文比賽中奪得第一。她從小喜歡說話,張媽媽說:“看她喃喃自語是一件很趣的事情!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念碩士寫作班時,張純如就以學生身分獲得出版商的合約,撰寫一本有關被稱為中國核武之父錢學森的著作。
遷居北加州后,張純如有次參加灣區(qū)華人紀念抗戰(zhàn)的活動,她看到的日軍侵華照片,令她無法入眠,激發(fā)她后來寫出名揚天下的《南京大屠殺》!拔覍戇@本書是出于憤怒。”“我必須寫這本書。”張純如對自己說。
也許張純如事先覺得這本書不一定會暢銷,竟對出版社說,由她自費出版此書,想不到出版后熱賣,一再加印,發(fā)行50余萬本,并譯成多種其它文字。
發(fā)生變故前,張純如正在為一本和二戰(zhàn)美國軍人有關的著作搜集材料,并訪問當事人!都o事報雜志》的文章詳述張純如人生最后歲月的經歷:她不愿吃藥;和心理醫(yī)生見面時,不要家人在場。
張純如的父親說:“但是,Iris(張純如的英文名)不認為她有病!薄八幌矚g‘我在吃藥’的想法!
這篇文章描述了“最后3天”的張純如,包括她離家前那一晚和先生的“互動”:那一夜張純如多次起床,丈夫Brett多次勸妻子回到床上睡覺。但是,早上5時,Brett醒來時,發(fā)現妻子不見了,她的汽車也不在。此時已是2004年11月9日凌晨。
文章摘引了張純如于11月8日寫下的3張紙條的內容,其中有幾句是:“我知道,我的行為將會為一些人帶來痛苦,特別是那些愛我的人。請原諒我,因為我無法原諒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