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新疆麥蓋提縣央塔克鄉(xiāng)的木卡姆民間藝人們,最近風光得很:艾山·努來克等5個農民赴法國參加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還沒有回來,熱黑木·卡迪爾和玉素音·艾山又被請到首府為歌舞團的專業(yè)演員們上課;艾海提·吐黑提更是自豪,不到兩個月,他接連演了40多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黨組書記呂家傳告訴記者:自不久前文化部宣布,中國將以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參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后,天山南北呈現出木卡姆熱。木卡姆一旦申報成功,它將是繼昆曲、古琴之后中國第三個“世遺”成員。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活”文物
木卡姆是流傳在以綠洲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民族中的一種音樂現象。除了中國新疆外,還有20多個國家也都有不同的木卡姆音樂存在。然而,在所有的木卡姆音樂中,惟有中國新疆的木卡姆結構最龐大,流傳時間最長,形態(tài)最為豐富。
世界上有沒有一場音樂會演奏完畢需要一天一夜?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共有曲調360個,歌詞4000多行,連續(xù)24小時才能演完。
新疆木卡姆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隨著張騫“鑿空”西域,新疆成為絲綢之路的要沖,東西文化在此交流碰撞。
拯救瑰寶,幾代人齊心協力
長期以來,十二木卡姆是師徒相傳,口傳心授。這種傳承形式,在歲月風塵的蕩滌下,極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體系太龐大,詞意太深奧,曲牌太綿長,完整死記硬背下來非常困難,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瀕臨滅絕。當時整個新疆只有英吉沙縣烏恰鄉(xiāng)70多歲的藝人吐爾迪阿洪能完整地唱完十二木卡姆。
為了搶救這瀕于失傳的音樂瑰寶,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樂家萬桐書、劉熾等音樂家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組”開始了艱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樂家們找到吐爾迪老人,用一臺老式鋼絲錄音機錄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內容。用了將近6年時間,才將曲譜、歌詞整理完畢。1960年,出版了《十二木卡姆樂譜總集》。這是歷史上以曲譜形式將十二木卡姆記錄下來第一個版本。由此,拉開了十二木卡姆從口頭傳承到文本傳承的序幕。
傳承,還需邁過幾道坎
從2003年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擂響了“申遺”戰(zhàn)鼓。經過兩年多的精心準備,新疆木卡姆終于從全國各地申報的14個項目中脫穎而出。
“即使申報成功,也并不意味著木卡姆的拯救工作就可以放松!币晃划吷芯磕究返膶W者告訴記者。
他說:目前,木卡姆傳承橫亙著幾道難以逾躍的溝坎。首先,傳承狀況仍不樂觀。截至目前,全新疆沒有一個人能唱全十二木卡姆。能唱七八套十二木卡姆的已屬于鳳毛麟角。而且這些人,大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八懒艘粋人,亡了一門藝”的現象隨時會出現。其次,盡管政府近些年加強了對“十二木卡姆”的研究,但是,這些學術研究和表演同民間的聯系已不緊密,不能為木卡姆提供原生態(tài)的生存環(huán)境。第三,木卡姆現在的基礎音樂教育從理論體系到曲目用的都是歐洲音樂語言,民族音樂基礎教育“失語”現象嚴重。(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