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病,自己命名為“暢銷書恐懼癥”。
在一本書正火的時候,我一般是不會買來的。余華的《兄弟》可算是去年最火爆的書了,火爆到連作者自己都等不及,只寫了上半部就匆匆忙忙要推出來。而可笑的是,雖然我的腦子里灌滿了對《兄弟》的褒獎,但我仍然堅持著沒買。在別人熱烈地討論時,我寧可一聲不吭。是的,我就是這么倔。
其實這也怪不得我。我對暢銷書的警惕乃至疏離是逐漸形成的,決非一日之功。當年,我是個多么單純的孩子,別人說什么我就信什么,報刊上只要介紹了某本書,我一定屁顛屁顛地找來看,結果,總是滿意的少,失望的多。開始時我還懷疑自己的判斷出了問題,待我跟別人一溝通,發(fā)現(xiàn)大家竟然感受相同。這就說明我被騙了。被騙次數(shù)多了,當然也就不信所謂的暢銷書了。當年那么多的暢銷書,今天九成九已成過眼煙云,我倒不指望它們字字精華,但幾年之后起碼要給人留個念想吧?
當然也有不錯的圖書。但是打上了暢銷書的標簽,這本書一下子就浮躁了。各種褒獎之詞把這本書捧得五迷三道,拚命拔高,將你的期望值忽悠到極限。我乘游船到三峽旅游。上船前,導游再三強調三峽景色之美,并使用了很多維妙維肖的形容詞。待我進到三峽中,便不由自主地去用自己的眼睛印證導游的描述。那一路,真痛苦。∷哉f,對于一本書,你事先了解得越多,閱讀的快感就越打折扣。閱讀之快感來源于發(fā)現(xiàn),來源于出乎意料。我期盼的讀書方式應該是這樣:在書店的角落里,不經意地淘到一本書,回到家里,不經意地翻開幾頁,沒想到越讀越興奮,直至拍案叫絕。雖然它不暢銷,但它給我意料之外的驚喜。
有人說,一本書既然暢銷,那一定有它暢銷的理由,你完全可以在它最暢銷的時候買下來,根據自己的閱讀結果做出評判。我說,這可不一樣。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端上一盤菜,十個主人圍著你,紛紛介紹這個菜如何好吃,雞一嘴鴨一嘴地勸你多吃幾口,他們自以為是熱心,卻搞得你連下筷子的時間都沒有。所以,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攆走,自己靜下心來慢慢品嘗。也因為如此,我讀暢銷書,一定要等到它冷下來,才去耐心品讀。無書評之聒噪,無熱議之亂耳。想想,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啊!
來源:香港《大公報》 文: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