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重慶2月26日電 (夏永靜 岳睿)他們的“夜生活”里沒有霓虹閃爍,他們頭戴照明燈,身穿鐵路工作服,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幕下進行作業(yè)。為什么在夜間作業(yè)?因為成遂渝鐵路白天運營任務重,信號設備檢修作業(yè)便被安排在夜間。
26日,記者來到成渝黃金通道――成遂渝鐵路上一個叫蔡家的小站上,跟隨重慶電務段蔡家信號工區(qū)的信號工們,去感受西部高鐵信號工們的“夜生活”。
22點30分,在蔡家信號工區(qū),工長羅剛安排作業(yè)計劃:今晚巡檢蔡家站至黃桷線路所間8公里鐵路線上的7組道岔、15座信號燈,巡檢時段為23點50分至5點10分。隨后,信號工們分頭進行作業(yè)前的材料、機具準備,討論作業(yè)關鍵環(huán)節(jié)和安全事項。
23點40分,8名信號工從工區(qū)走進黑夜里,沿鐵道線邊上的步行帶緩步前行,額前的照明燈在黑夜里無序地劃過幾道白光,制服上粗大的熒光條在黑夜里格外刺眼。稍后,他們分為兩組:一個道岔調(diào)整組、一個信號燈檢查組,開始今晚的巡檢作業(yè)。
“目前,成遂渝鐵路承擔20多對旅客列車的運營,其中成渝動車組15對,運營時間集中在白天。一切為了春運,也一切為了確保春運安全,我們信號工都在夜間作業(yè)!绷_工長邊走邊介紹。一路上,寒風如刀般刮在臉上,隆冬三九的嚴寒在這野外里更加彰顯它的威力。
5分鐘后,到達第一個作業(yè)點——蔡家站遂寧方向的9號道岔。
據(jù)了解,道岔是機電組合的設備,火車改變方向必須通過道岔的轉(zhuǎn)動來實現(xiàn)。如今,運行在成遂渝鐵路上的旅客列車時速在每小時120至200公里,震動、沖擊等各種外力都會影響道岔設備狀態(tài)變化。
春運期間,臨客大量增加,這種震動和沖擊對道岔設備的影響力也大大增加。道岔如果出現(xiàn)問題,輕則會造成列車停開,嚴重一點會造成列車脫軌,甚至列車相撞。
23時50分,作業(yè)開始。信號工馮逢迅速專用工具打開了道岔旁轉(zhuǎn)轍機的機箱,小心翼翼測量著電器參數(shù)。透過馮逢頭燈的燈光,記者看到這個安放在軌道旁邊一張報紙大小的盒子里,密密麻麻的排列著電器、齒輪和一些不銹鋼管。馮逢介紹,維修轉(zhuǎn)轍機要涉及到電器、機械和液壓方面的知識,轉(zhuǎn)轍機控制軌道的搬動決定著列車開行的安全,出不得半點差錯。
“請下道,有列車接近!闭敃r,信號工唐永紅的對講機中傳來了列車即將通過的消息。信號工們聞言,立即停止作業(yè),收拾好工具,快速下道避讓。5分鐘后,一列貨物列車帶著寒風呼嘯而過。這時,記者才意識到剛才的作業(yè)地點離列車僅一步之遙。若不及時下道避讓,這樣的距離非常危險!
列車呼嘯而去,記者以為避讓結(jié)束,正想邁步走回道岔旁,在一旁的唐永紅一把拉。骸皼]有得到指令,不能離開安全位置!還要等一會”。不想,這一等就差不多等了1小時。其間,六七趟列車飛馳而過。
記者了解到,此項作業(yè)危險系數(shù)高,安全防護是作業(yè)項目中執(zhí)行最為嚴格的,沒有得到防護人員的指令,信號工們不會貿(mào)然上道作業(yè)。“我們已習慣了這種方式:干15分鐘的活,等上1個小時。”馮逢說。
在等待作業(yè)的1個小時里,記者與信號工們閑聊,了解到這晝夜顛倒的作業(yè)方式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信號工們認為最大的影響是年輕職工談戀愛難。
蔡家站是成遂渝鐵路線上的小站,年輕職工的對象多在外地。工作日守在工區(qū),沒有與對象交往的時間,到了周末還要“倒時差”,與對象相處的時間太少,因此分手的不在少數(shù)。
但也有幸運的,信號工劉重均就是一個代表,雖每周只有一次見面機會,但對象理解他,打算今年6月結(jié)婚。提及此事,劉重均有些不好意思,一臉很開心、很幸福的笑容:“有女朋友和她父母的理解,我真的是不小心掉進蜜罐里了!
2點,對講機中傳來“可以上道作業(yè)”的指令。9號道岔的檢測繼續(xù)進行!按哼\期間,加開了很多臨客,我們巡檢的頻率也增加了。工作中避讓列車的時間也多,每晚工作都比平時要長兩三小時!瘪T逢說。
3點15分,道岔調(diào)整組和信號燈檢查組在一座鐵路隧道內(nèi)匯合,簡短幾句工作情況交流后,信號燈檢查組走向隧道的另一頭,頭戴的照明燈在隧道無序地搖曳著刺眼的白光。一旁的羅剛告訴記者,信號燈檢查組還要走到幾公里去檢查區(qū)間的信號設備。
5點左右,計劃作業(yè)任務全部完成,信號工們陸續(xù)返回工區(qū)。洗盡手上、臉上的油污,有些信號工泡上一碗方便面。是早餐?是夜宵?還是什么呢?信號工們相互調(diào)侃,在這樣的調(diào)侃聲中迎來新一天的黎明。
這就是成遂渝鐵路上信號工們的“夜生活”。據(jù)了解,當夜,這條鐵路上一共有100多個信號工在進行巡檢作業(y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