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文物學會統(tǒng)計,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因戰(zhàn)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qū),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tǒng)計則是另一個數(shù)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shù)量的10倍之多。
這兩個統(tǒng)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shù)據(jù):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當然,這不全是流失文物。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干事牛憲鋒認為:“準確地講,應稱為海外藏中國文物。流失文物應該是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至新中國成立前,因戰(zhàn)爭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為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國外的文物。具體數(shù)量難以統(tǒng)計!
涵蓋書法、繪畫、青銅器、陶瓷、甲骨、典籍等所有種類
據(jù)了解,這1000多萬件海外藏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青銅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類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僅在大英博物館就館藏中國文物2.3萬多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珍品和絕品,青銅器中就有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繪畫,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余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中國繪畫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其中,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引人注目。
——瓷器,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集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地方志和古籍,美國最多。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寶藏,而今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占三成,七成流失國外。其中,藏于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是稀世珍寶。藏于俄羅斯圣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文物追回主要靠回購、討還、捐贈三種形式
中國自2003年7月開始啟動國寶工程,宗旨是搶救流失文物、保護文化遺產。據(jù)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主任張永年介紹,就目前而言,面對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種形式:回購、討還和捐贈。
回購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市場手段。圓明園豬首銅像的捐款回購便是一成功案例。豬首銅像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城時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專家從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處尋訪到銅像,經過艱苦的談判,收藏人最終同意轉讓給中方。澳門富商何鴻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款人民幣近700萬元購回圓明園豬首銅像。
回購也有很多困難。雖然文物在市場的自由流通過程中可供選擇的機會更多,但由于文物的天價和回購的資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購半途夭折。另外,專項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靠社會募捐和企業(yè)捐款,而企業(yè)往往希望把通過其捐助回歸的文物藏于其企業(yè)內,這又成為一個新的矛盾。
討還是目前最難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為一旦要求他國歸還所藏中國文物,可能就會牽涉到很多遺留的歷史問題和歷史事實。牛憲鋒說,討還的對象應主要針對戰(zhàn)爭中被搶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畫、佛造像這類不可移動文物。比如,《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就是討還的目標。該作品由乾隆年間的兩位宮廷畫師依據(jù)圓明園最美的四十處實景繪制而成,是現(xiàn)存唯一能夠全面反映圓明園原貌的詩歌繪畫作品,在圓明園大劫中,被法國的杜潘上校搶走,后來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保存至今。
以捐贈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也不乏先例,但捐贈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達到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境界,畢竟任何一件文物都價格不菲。在現(xiàn)階段,真正有此善舉的有識之士依然為數(shù)鮮少,但也不是沒有。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側銅亭寶云閣流失的10扇銅窗,就是美國國際集團友邦保險公司創(chuàng)辦人斯達先生的基金會于1993年從法國收藏家手中購得,并無償送還中國的,可謂功德無量的義舉。(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