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紅娘,今有紅爹”是杭州市一個頗有些知名度的說法。2007年5月26日,身穿大紅色唐裝的杜錫冠被請上了杭州萬松書院相親會99期特別活動的主席臺。作為杭州最早的公益相親品牌——萬松書院相親會的主要策劃人和組織者,這位“紅爹”開口便問在場的青年男女“今天是什么日子?”底下大聲應和:“5·26,我愛儂!”
當天早上6點多,杜錫冠就趕往萬松書院,這里已聚集了不少前來為子女相親的家長。剛過9點,他又坐上汽車,匆匆趕往錢塘江對岸的杭州樂園分會場——海歸、IT青年專場相親會。這里的主角是300多名年輕人。
5月26日當天,杭州的集體相親活動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在黃龍洞、萬松書院、下沙高教園區(qū)和太子灣公園,4場由不同單位主辦的“集體相親大會”同時上演。據(jù)當?shù)孛襟w統(tǒng)計,“總數(shù)上萬的出生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單身青年,包括其父母在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批量‘流水線作業(yè)’中,尋覓姻緣”。其中有不少人一天內趕了兩至三場相親會,真是“相親相到腳抽筋”。
新版“梁!
萬松書院位于杭州萬松嶺,相傳是梁山伯和祝英臺求學之地,也是他們愛情的發(fā)生地。幾年前,有關部門在萬松書院舊址上修建了公園,但人氣一直不旺。2005年3月,公園開始與杭州日報社攜手舉辦相親會之后,這里成為新的熱門旅游景點,每天都有幾十個旅行社團隊光臨,多的時候達近百個。這些旅行團,大多是為了“看相親文化”而來。
當時,《杭州日報》上登出一則小消息:周六在萬松書院舉辦公益相親會。“我們原本以為能來一兩百人,結果來了近千人!倍佩a冠回憶說,萬松書院相親會沒做任何廣告,很快就靠著百姓口碑聲名遠揚,“在杭州,幾乎沒人不知道的,F(xiàn)在,每場相親會都有浙江其他地市、上海、山東等地的人趕來相親。還有從北京和海外打來電話委托相親的。”
和其他相親不同,萬松書院的相親打的是“家長牌”。每逢周六,總有數(shù)百名家長自發(fā)趕到萬松書院,為兒女相親。5月26日這天,從建德趕來的姚老太太一到公園門口,就有人問她“是兒子還是女兒”。男孩家長發(fā)一張綠牌,女孩家長發(fā)一張紅牌。放眼望去,紅牌明顯多于綠牌。老太太滿意地說,看來有很多可選擇的。進了公園內,數(shù)百塊牌子上貼著適婚男女的照片和情況介紹。家長們可以選擇記下有興趣的人選的編號,也可在牌子背面寫上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
更多的父母們愿意自由攀談,其實也是在考核“未來親家”。這里一名工作人員介紹說:“杭州有個習俗,選媳婦要先見見未來丈母娘,什么樣的母親就教出什么樣的孩子,所以好些老人,是先觀察別的父母,覺得長相、氣質都符合自己要求的,才上前攀談。在我們這里,老人們連上洗手間也是主動排隊,還相互謙讓,因為遇到的很可能是未來親家,大家都想留個好印象。”
2006年,萬松書院相親會組織了一場規(guī)模盛大的集體婚禮,參加者都是在萬松書院相識相愛并結婚的。組委會對2005年登記并留下聯(lián)系方式的男性青年進行回訪,發(fā)現(xiàn)其中有50%已經(jīng)結婚或即將結婚。“當然,他們并不一定都是在萬松書院找到另一半的,不過萬松書院還是讓他們多了很多選擇的機會!
選擇萬松書院作為相親會的場地,相關人士考慮了很久。相親會秘書長陳建農說:“雖然這里過去發(fā)生的是愛情悲劇,但萬松書院畢竟是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而且體現(xiàn)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它位于市區(qū)卻又相對安靜,周圍沒有其他商業(yè)設施,大家身處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也比較容易交流!
“萬松書院相親會能夠走到今天,我覺得是公益的力量!倍佩a冠認為,傳統(tǒng)婚介是一個暴利行業(yè),而且運作中存在很多欺騙顧客的成分,“杭州《錢江晚報》一位女記者,就曾經(jīng)假扮征婚者去了一家傳統(tǒng)婚介,結果不斷地被催繳各種名目的費用,安排見面的也都是條件比較差的對象,后來她的親歷發(fā)表在報紙上,引起很大反響!
相比之下,萬松書院相親會,從一開始就打的公益牌。在現(xiàn)場登記、咨詢是免費的,想要獲得更多資訊和單獨的約會服務,需要向配套的服務機構交納300元會員費。杜錫冠認為,和傳統(tǒng)婚介動輒數(shù)千元的收費比起來,這300元只是成本費。
聽到杜錫冠在談論傳統(tǒng)婚介,一位大媽忍不住進來插嘴:“我開始也在傳統(tǒng)婚介給女兒找對象。我女兒碩士畢業(yè),年收入也有10萬元,條件很不錯;榻橄蛭覀兪樟1萬元錢,也只給安排了兩三個很差的人見面,有的大學都沒畢業(yè)。我們損失的不僅是錢,還白白耽誤了一年多時間!
“新包辦婚姻”
2007年春節(jié),杭州一幫年輕人舉行中學畢業(yè)15周年慶;顒。其中有一半人帶來了自己的另一半。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yè)工作的H先生,一臉喜色地介紹妻子的同時,自豪地宣布“我這是‘新包辦婚姻’,父母幫我相親決定的”。
H向尚未結婚的同學介紹經(jīng)驗:還是“包辦婚姻”好。在座的其他兩對剛結婚不久的新人,也表示自己是相親而后結婚的。有細心人在當年同班的40余個同學中做了統(tǒng)計,已結婚的近30位同學中,有一半是父母介紹相親成功,有約四分之一是通過網(wǎng)絡交友找到另一半。
大學剛畢業(yè)時,H和很多其他同齡人一樣,對相親持反對態(tài)度。但由于工作忙碌,他沒有太多時間去結識異性。而父母四處張羅著為他物色對象,時間久了,他也就漸漸接受了!氨绕鹱约喝フ遥改笌椭Y選節(jié)約了寶貴的時間成本。而且現(xiàn)在的‘包辦’不同于梁祝時代,父母只是牽線搭橋,幫你了解對方的情況,最后是否結婚,選擇權還在個人。”在見了幾個女孩后,H選定了妻子,而他的妻子,之前也被父母安排過幾次相親。
已經(jīng)退休的萬女士,每周六上午在萬松書院,下午則趕去黃龍洞為28歲的兒子物色對象。一年前,她總是偷偷拉著丈夫來,不敢讓兒子知道,因為兒子一直反對相親。而如今,兒子有時還會主動開車送二老去萬松書院!拔覂鹤訛槭裁磿羞@么大的變化?我想大概是報紙上總報道公益相親,在社會上有很好的口碑,所以他也慢慢接受了。”
在一家IT企業(yè)當工程師的杭州小伙子鄭先生,也從反對相親到接受相親,最終和相親對象結婚,目前孩子已經(jīng)兩歲。他說,經(jīng)歷這番變化,并不是自己對所謂“傳統(tǒng)勢力”的妥協(xié),而是真覺得“門當戶對”有道理!案改甘亲钐蹛酆⒆拥,所以他們一定不會欺騙孩子、傷害孩子。很多年輕人不好意思問的問題,比如對方的收入情況、家庭條件,家長們都能單刀直入,快速了解,然后選擇門當戶對的介紹給孩子認識!
“我讀書時,一直覺得‘門當戶對’是個貶義詞,現(xiàn)在才覺得,這是一個中性詞。門當戶對,不僅僅指雙方的權勢地位,更重要的,其實是雙方的學歷、工作、家庭背景甚至宗教信仰。有著相似背景的人,價值觀比較容易一致,也更容易磨合!编嵪壬J真地對記者說。
在萬松書院,就有父母對孩子婚姻干涉過多的反面案例。陳建農指著人群中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婦說,這個阿姨過去對兒子干涉太多,不喜歡兒子找的對象,愣是“棒打鴛鴦”。兒子由此對母親心存芥蒂,對母親介紹的女孩子,不論對方人品好壞,一律冷淡拒絕。如今,兒子已經(jīng)快40歲了,還是單身。陳建農在記錄這段故事時,用的題目是《一個母親的懺悔》。
新相親時代
與萬松書院同樣熱鬧的,還有浙江紅娘網(wǎng)從2006年開始在黃龍洞公園舉辦的現(xiàn)場相親。這里每周六舉辦一場中型相親咨詢會,每月還會有一次大型的“浙江紅娘日”活動,平均每次參加人數(shù)逾3000人,單場最高人數(shù)超過5000人。2007年5月,杭州太子灣公園也開始舉辦類似的公益相親活動。
相親現(xiàn)象繁盛的背后,凸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青年人擇偶難的社會問題。杜錫冠說,他在為自己女兒張羅找對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由此產生了辦相親會的想法。一個孩子是否能找到一段合適的姻緣,涉及父母、祖父母等6個人的心情,能夠成就一對姻緣,就能讓兩家14個人感受到和諧,“這不是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大問題嗎?”他笑言。
陳建農把舊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作封閉的“小農經(jīng)濟”,把在各大城市頻頻上演的“集體相親”稱為“工業(yè)革命”。
但他們同時也指出,這一“流水線”在批量制造大量愛情機遇的同時,仍存在不少隱憂。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流水線化相親”如何突破成功率的瓶頸。
“每次我到萬松書院,總能看到幾張熟悉的面孔!倍啻吻皝淼娜f女士,和一些老人已經(jīng)成了朋友。萬松書院相親會舉辦83期時,一位老人主動向媒體“爆料”,說自己已經(jīng)來了83次,還沒替孩子物色到理想的對象。
“來萬松書院相親會的,女方家長占三分之二,男方家長只占三分之一,而且女孩中,又以學歷高、收入高、素質高的‘三高’女孩為多,所以成功率受到限制。”杜錫冠如此分析。
萬松書院相親會,雖然在杭州本地名氣很大,但對它的評價也不盡一致。有人戲稱那里是“相親的農貿市場”。當?shù)孛襟w的一篇報道曾提及,前去相親的老爸老媽太過注重物質條件,有的還帶上房產證、子女工資條來“驗明正身”。
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外地小伙子鄧杰,多次去萬松書院為自己相親。很多老人都認識他,也說小伙子不錯,但就因為他沒房子,不愿意把女兒介紹給他。鄧杰總結了杭州丈母娘的三大要求:樣子好、學歷高,還要物質條件好。他建議,“丈母娘們應該多考量考量我們的發(fā)展?jié)摿!?
鄧杰和“杭州丈母娘”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兩代人的分歧。杭州本地一位研究社會學的大學教授分析說,所有的家長來萬松書院都是為子女來談婚論嫁的,但他們往往忽視兒女的要求。年輕人在愛情歌曲、愛情小說、愛情電影中長大,更渴望談情說愛,而家長過多地關注對方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與社會地位。關注點不同,導致兩代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
所以,這位教授并不贊同父母相親的形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年輕人自己知道,老人還是不要參與的好!辈贿^,這位教授的同事卻與他觀點不同:父母相親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在傳統(tǒng)包辦婚姻時代誕生了梁祝、許仙與白娘子這樣“自由戀愛”故事的杭州,當代婚戀觀念似乎正呈現(xiàn)出一組饒有意味的圖景。 (蔣韡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