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大選,由于國民黨的“馬蕭配”已定,在造勢上可謂已拔得頭籌。根據(jù)臺灣各媒體的民調(diào),馬英九的支持度已在四到五成左右,足足領先謝長廷二成到二成五之間。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登臺灣學者南方朔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選舉民調(diào),特別是剛開始時的民調(diào),固然領先者可以略感寬心,但更應戒慎恐懼以對。二○○三年“連宋配”定局,它曾一度領先四成左右,但隨著選舉的開打,這種領先差距卻快速拉近,最后在兩顆子彈效應下,終于以極微票數(shù)落敗。這種反勝為敗或反敗為勝之局,在術語上稱為“U型回轉(zhuǎn)”(U-Turn),一九八八年美國共和黨布什對民主黨杜凱吉斯之役,乃是最典型的案例,杜凱吉斯開始時足足領先廿多個百分點,但杜凱吉斯在開打后,由于一連串失誤,被套上“自由派”這個臟字眼而無法拔除,終于在“U型回轉(zhuǎn)”里落敗。杜凱吉斯之敗,敗在他失去了自我定位的能耐,最后遂被別人對他所做的定位打敗。
因此,“馬蕭配”暫時領先,如果因此即躊躇滿志而掉以輕心,那就是在給對手一路追趕的機會。如何透過自我呈現(xiàn)與動員,維持領先,遂成了“馬蕭配”終極制勝的關鍵。而除了必須大選制勝外,由于馬英九已宣示 多數(shù)黨“組閣”,“馬蕭配”這一組人選,還必須負起成為“立院”多數(shù)黨的責任。否則贏得大選,輸?shù)簟傲⒃骸,所謂的“藍綠共治”,在目前臺灣這種政治生態(tài)下,只會治絲益棼,讓臺灣的局面更加渾沌糾纏。國民黨若企圖“二度政黨輪替”,它已必須在“總統(tǒng)”大選和“立委”改選上雙贏,其挑戰(zhàn)之嚴峻已可想而知。
文章指出,不過,盡管“馬蕭配”任重道遠,但在現(xiàn)實條件上,日前也的確是臺灣“二度政黨輪替”的最佳時機。
其一,民進黨“執(zhí)政”八年,由于經(jīng)濟停滯、官箴腐化、社會在對立中日益解體,整個臺灣的價值與是非標準也趨于錯亂,這些因素相互激蕩與增強,臺灣多數(shù)人已漸感不耐。人民的求新求變,乃是“馬蕭配”的最大資產(chǎn)。蕭萬長還是八年前蕭萬長,而八年后的蕭萬長一出現(xiàn),卻儼然成了英雄人物,這不是蕭萬長變了,而是時代的氣氛變了,由此也顯示出,政治的“勢”,已開始往“馬蕭配”這邊轉(zhuǎn)移。
其二,近年來民進黨意識形態(tài)掛帥,并在意識形態(tài)掩護下合理化它的貪腐失責,甚至對其內(nèi)部展開反淘汰式的清算惡斗,這種情況已被許多政治圈內(nèi)人稱為“民進黨的三寶化”。民進黨的這種反淘汰,其實已大幅自我削弱了它的正當性,尤其是“奸巧”一詞的出現(xiàn),更簡直成了民進黨的最寫實標簽。在這樣的氣氛下,民進黨政治人物過去所依賴的機辯之巧,恐將無可繼續(xù)發(fā)揮的余地。由“馬蕭配”的成局,而馬蕭又都是口才欠佳,但誠信卻有目共睹,就讓人想到《新約》哥林多前書里所說的,當人們都太聰明機巧,這時候“愚拙”反而更值得信賴,“我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
其三,根據(jù)最近美國“國會季刊”上,前任國務卿鮑爾幕僚長韋克森的爆料,以及內(nèi)幕刊物“尼爾森報導”的透露,我們已可看出陳水扁過去那些切香腸式的“防御性公投”或“廢統(tǒng)”等手段,其實都有著美國極右翼好戰(zhàn)勢力在擔當“守護天使”,但隨著近年來美國保守勢力的衰退,美中關系的改變,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招致反感,它的這種“獨”派“守護天使”的角色已逐漸成為過去。這也意謂著企圖借著操弄挑釁牌做為選舉資產(chǎn)的邊際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文章分析,也正因此,面對這樣的情勢逆轉(zhuǎn),民進黨提名的謝長廷,其考驗之嚴峻程度更甚于“馬蕭配”。謝長廷現(xiàn)階段的民調(diào)落后其實并不足為慮。因為根據(jù)臺灣政治生態(tài),民進黨的群眾皆高度自我隱藏,因而它的政治人物支持度總要往上加百分之廿才接近實情,這意謂著謝長廷的基本支持度當在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之間,只是在現(xiàn)狀之下,他若想超過這個基本盤,其難度之高已不難想象:
其一,民進黨經(jīng)過這次“總統(tǒng)”及“立委”提名初選,由于相砍得刀刀見骨,其內(nèi)部裂痕及外部形象已嚴重受創(chuàng),如何重造團結遂變得格外重要。這也是民進黨內(nèi)“謝蘇配”之聲較大的原因。
其二,乃是謝長廷雖為候選人,但對選情真正在操盤的仍是陳水扁,在這樣的搭配下,其實已壓縮掉了謝長廷改走務實中間路線的可能。這也就是說,當謝長廷持續(xù)依附于陳水扁的陰影下,謝即無法與弊案、政治的激進冒險主義等劃清界線。謝長廷的選舉,內(nèi)憂乃是最大的難題。
其三,乃是“馬蕭配”成軍后,在基本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藍綠差距已開始縮小,對具體問題做具體討論,已勢必成為大選及“立委”選舉的主軸,這時候,所謂“謝系人馬”的不足即告出現(xiàn)。當今謝系人馬斗志有余而智性不足,除了呼呼口號外,并無一般專業(yè)問題之見解。如果謝長廷不能在此問題上改變,即難勾畫出方針藍圖。而除此之外,謝長廷口才便捷,每多機辯之巧,因而每遇尷尬問題,他總是能夠四兩撥千斤,輕松閃過。但這樣的特質(zhì),在面對大選這種必須要有堂堂正正態(tài)度,以及清清楚楚認知的高層政治事務時,機辯之巧反而可能成為負分之源。
舉例而言,當“馬蕭配”定案,謝長廷的立即反應是“替我的高捷案解套”,這樣的反應不能說不是一種巧妙,但其中卻就是少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他可以稱贊對手以示胸襟,也不妨具體抨擊,顯示自己不同的見解,而他只想到“替我的高捷案解套”,那就未免在境界上看輕了自己。
文章認為,因此,二○○八年大選,無論如何配,對謝長廷而言,都將是一場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苦戰(zhàn),馬蕭配各有許多正面的人格特質(zhì),謝必須也呈現(xiàn)出自己的正面,始可能抓住在臺灣比例并不大但卻很關鍵的中間選民,在這個人心思變的時刻,他必須走向中道,勸說黨內(nèi)的過激人士有所節(jié)制。在“馬蕭配”定案后,人們等著看“謝×配”是否能為他也創(chuàng)造出第一個高峰。
目前“馬蕭配”已定,雖然各方肯定,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馬蕭配”的最高媒體民調(diào)也只不過百分之五十而已,我們等著看哪一組會率先到百分之五十一這個當選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