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五月十二日電 (記者 曾嘉 陳立宇)臺灣文化名人、云門舞集藝術總監(jiān)林懷民十二日在此間一場座談中談到對大陸的感受和印象,他認為大陸年輕一代給他一種士氣高昂的感受,很有希望。他并指出,大陸越文明對臺灣越有益。
臺灣龍應臺文化基金會今天舉行“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系列座談活動,新竹清華大學教授龍應臺與林懷民就“臺灣的‘文化力’在哪里”為主題進行對話。
談到大陸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林懷民想到于丹。他說:“于丹到臺灣宣傳她的書,我忽然有種失落,因為我們以前有種錯覺,就是中華文化在臺灣’,忽然間,于丹或易中天們又從‘大陸回來了’”。
“為什么這個暢銷書不是在臺灣寫的而是到大陸去了呢?”林懷民認為,這幾年,大陸對中華文化有很好地耕耘,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專門播送這一內容,而另有一個臺整天在講傳統(tǒng)戲曲,雖然大陸也有“超女”現象,但大陸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是在不斷耕耘。這不是單一的現象,是整個教育里有這些元素在涌動。所以他們在講孔子、莊子、三國的時候,這些書就會暢銷起來了。
龍應臺則指出,于丹是用“心靈雞湯”的方式講《論語》。現在中國大陸有一種強烈的渴求,回頭來找自己的根源。于丹在大陸講論語,追捧者多是年輕人;但她來臺灣時,聽她講的很多是老先生。
上海被林懷民稱為是當今世界最有希望的地方,“這從年輕人走路的自信就看得出來!彼f到上海去演講時,驚異地發(fā)現那里的年輕人眼睛很亮,提敏銳的問題。“在復旦大學,我看到學生們通宵達旦地讀書”。
而在國外,林懷民以另一種角度看大陸!拔以趨⒂^大英博物館的時候,碰到四、五隊中國大陸青少年去游學,從十二歲到十七歲,由老師帶領,有從黑龍江來的,有從福建來的”他比較臺灣說,我們在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時候,大家開始喝紅酒的時候,我們沒有這樣的游學隊伍。
他認為,這些對孩子們長大后的世界觀有很大幫助,成長的道路和他們的上一輩肯定不同!按箨懺轿拿鳎瑢ε_灣越好!
林懷民同時指出,我在大陸看到很漂亮的劇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劇場是軟體、硬體是協調配合很好的,大陸和臺灣很像,劇場蓋好了沒有根據相應需求建立軟體制度。“蓋房子是容易的,但同時需要有相應的經營管理、文化沉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