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永福
“我們這次運氣不夠好”
劉永福,中國女子柔道的教父級人物,柔道自1988年第一次以表演項目進入奧運殿堂后,中國女子柔道每屆奧運會都有金牌收獲,其中李忠云(表演項目金牌)、莊曉妍、孫福明、袁華和楊秀麗都是劉永福的學生,他在訓練中吸取摔跤、武術(shù)、日本柔道、歐美柔道的特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也因此有了“金牌教練”“柔道教父”的美稱。
在劉永福看來,不用過分擔心中國柔道在廣州亞運會上的失敗,“亞運會柔道比賽是世界級別的,日本韓國都有很多好手,大家實力相當,誰贏誰輸就在一線之間。”劉永福說,以楊秀麗為例,輸?shù)牟皇菍嵙Χ切膽B(tài),沒拿奧運冠軍的時候,楊秀麗就是一只初生牛犢,等她拿了奧運冠軍后,有點想贏怕輸,楊秀麗輸給的對手韓國人鄭敬美是北京奧運會第三名,在78公斤級別上,奧運會前三名實力都差不多,就看誰能在壓力下能夠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廣州亞運會楊秀麗是保,鄭敬美是沖,楊秀麗輸?shù)貌⒉辉┩鳌?
劉永福認為,廣州亞運會上中國女柔有絕對實力拿金牌的只有劉歡緣,其他選手能否奪冠就看臨場發(fā)揮和運氣了,“可能我們這次運氣不夠好,有時候你覺得該自己贏,裁判卻判給了對手,比如秦茜,輸就輸在了運氣上。”
劉永福表示,亞運會暴露了女柔新老交替青黃不接的問題,“這和韓國在多哈運動會上一樣,韓國也是傳統(tǒng)柔道強國,多哈一塊金牌沒拿就是因為新老交替,現(xiàn)在我們也遇到了這種情況,眼下就是要抓好后備人才培養(yǎng),把運動員的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調(diào)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那才是重中之重!
問答傅國義
“拿兩枚金牌已經(jīng)不容易”
中國柔道隊,特別是作為傳統(tǒng)強隊的女子柔道隊在此次廣州亞運會上似乎遭遇了“滑鐵盧”,從2006年多哈亞運會奪5塊金牌同日韓平分秋色,到此次亞運會日韓隊伍的“一騎絕塵”,原因何在?早就暴露的青黃不接問題如何解決?而2金1銅的尷尬成績又是否完成目標?中國柔道隊總教練傅國義昨日向南都記者一一做了解答。
獎牌為何少?青黃不接是主因,集訓時間短也是問題
南都:在多哈亞運會上,我們曾經(jīng)拿了5枚金牌,而這次亞運會上我們只拿了2枚,請你點評一下中國女子柔道的總體表現(xiàn),暴露出了什么問題?
傅國義(以下簡稱傅):這次亞運會之前我們先參加了2008年的奧運會,緊接著就是全運會,奧運會的主力打完全運后,百分之七八十都退役了,我們國內(nèi)的運動員都是以四年一度的全運會作為運動生涯的延續(xù)或是終止的,2008年之后,由于這群運動員退得比較突然,在新手銜接方面沒有出現(xiàn)那種以老帶新參加大型國際比賽的事,所以獎牌少的原因在于新老交替處理得不是很好。
另外,我們的女柔是一支強隊,但是它的組織方式始終是集訓式,去年全運會之后,由于各省的領(lǐng)導班子,包括運動員和教練員結(jié)構(gòu)都在改,這樣就給我們的集訓造成了很大障礙。這支隊伍在亞運會之前剛剛集中起來,到現(xiàn)在為止還不足一年,而且國家隊人員流動也比較大。這次亞運會上,8名隊員中只有2名參加過亞運會,有4個人是第一次參加這種級別的國際比賽,剩下的也參加過一些國際比賽,但是沒有競爭這么激烈的。這暴露出這支隊伍新人比較多的特點,而且第一天失去了優(yōu)勢級別的金牌,也打擊了大家的自信。
兩金可滿意?
聯(lián)系隊伍現(xiàn)狀,也算說得過去
南都:在隊伍暴露出青黃不接、集訓時間短的問題后,這次亞運會拿到2枚金牌是否也是個滿意的結(jié)果呢?
傅:如果從比較上看,對比2006年,這樣的結(jié)果我們肯定是不滿意的,但從隊伍的人員結(jié)構(gòu)、集訓時間還有新隊員的經(jīng)歷上看,這樣的結(jié)果也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務(wù),這已經(jīng)非常不容易了,F(xiàn)在隊伍還在為倫敦奧運會摸底,在各級別的參賽問題上還沒有確定人選,那么通過亞運會,我們也在為2012做鋪墊。
不過,對我們自己來講,從個人奮斗的方向上來看,這個結(jié)果絕對是不滿意的,從獎牌的數(shù)量上來看也是有虧欠的,但從現(xiàn)在的人員結(jié)構(gòu)上看,2塊金牌也算說得過去吧。
問題怎解決?
調(diào)整人員結(jié)構(gòu),確定奧運人選
南都:青黃不接、集訓時間短等問題既然已經(jīng)暴露并影響了此次亞運的成績,那么在備戰(zhàn)奧運會期間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傅:這確實是個復雜的問題,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人員結(jié)構(gòu)問題,這段時間我們打了很多國際比賽,那些積分賽就是用來物色下個周期各級別人選的,確定奧運人選是首要任務(wù),在那以后才會抓訓練結(jié)構(gòu)。(劉勇 田恬 趙炎雄 )
參與互動(0) | 【編輯: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