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選手亞拉·哈米德走上賽場之前,已經知道自己的亞運之旅將在這里結束。17日,羽毛球男子單打1/16淘汰賽在他和中國香港選手胡赟之間進行。這是哈米德的第一場比賽,很遺憾也是唯一一場比賽,不到40分鐘,哈米德即以0∶2敗下陣來!斑@是我第一次參加亞運會”。盡管賽前訓練得很刻苦,但哈米德坦言對比賽結果并沒有想太多,“能夠到廣州參加亞運會,我已經覺得非常幸福”。
受到本國國內形勢的影響,伊拉克代表團此次亞運之行困難重重,開賽以來,代表團未有獎牌入賬。盡管如此,團長伊亞德·納杰夫對運動員們依然充滿期待,“我們有許多天賦不錯的運動員,他們很優(yōu)秀,希望他們能夠在賽場上向全亞洲人民展現出伊拉克人的精神”。
亞運賽場,充滿著競爭與對抗,但勝利并不是唯一的價值標準。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9000多名運動員相聚競技場,他們中有人會笑到最后,有人卻要提早離開。無關成敗,亞運的舞臺會因為他們的參與更加多姿多彩,而他們的運動生涯也會因亞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從未經歷過這么大的賽事”,菲律賓跆拳道選手保利娜·洛佩斯說。31歲“高齡”的東帝汶選手巴羅斯在男子77公斤級舉重比賽中排在倒數第一,然而他驕傲地表示:“我證明了東帝汶選手也可以站在亞運會的舉重賽場上”。在羽毛球男子雙打賽場,來自馬爾代夫的扎楊/沙里姆在對陣印尼選手時,僅堅持了12分鐘就輸掉了比賽。往返12小時來參加亞運會,只在賽場亮相12分鐘,高二學生扎楊依然滿意地說:“我們感到驕傲,站在這里就是勝利。”
也許,他們距離亞運會的領獎臺還很遙遠,但亞運賽場留下了他們追求夢想的足跡,更留下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拼搏故事。
蒙古國選手干蘇赫是鐵人三項比賽的最后一名,但他不是失敗者。當歡呼勝利的人群逐漸散去時,跑在最后一位的干蘇赫并沒有停下腳步,盡管與第一名相差近一個小時,他堅持完成了比賽,用毅力與執(zhí)著向人們展示著“鐵人”精神。在女子舉重53公斤級比賽中,中華臺北選手方秝錞在抓舉時受傷。沒有人想到,這位下場時一瘸一拐的小姑娘會堅持出現在稍后的挺舉比賽中。雖然站上了舉重臺,方秝錞卻已沒有力氣再去嘗試,觀眾們的掌聲5次為她響起。離開舉重臺時,方秝錞淚流滿面……
快樂、夢想、拼搏、堅持,串起的是獎牌背后的亞運記憶,正如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在開幕式上對運動員們的寄語,“積極參與、奮力拼搏、不屈不撓”。選手們正為亞運精神寫下新的注腳。
參與互動(0) | 【編輯:曹昆】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