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應景之外,一時之間,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字眼來概括劉翔的亞軍。
關于應景,其實用不著太多的解釋。當女排稱臣泰國,男籃俯首伊朗,國足少年們與東帝汶互送白卷——攻擊力下降50、防御力下降50、友誼度上升100時,劉翔的回歸之于中國體育的意義便不再僅僅是一個亞軍那么簡單。
無節(jié)制地透支著美譽度的中國體育需要以劉翔作為本錢,與公眾再做一次談判。盡管他仍處在“大修”之后的磨合期,太多人卻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要把他從“修理區(qū)”拖出來。一年前,劉翔沒有顧及觀眾手中的門票貶值成一張廢紙揚長而去;一年后,全民都希望他能在體育節(jié)目已經(jīng)乏味到只剩廣告可看時及時復出。
上海人熱衷于經(jīng)營自己的城市英雄,2009年上半年,當姚明和劉翔各自在病床上形影相吊時,小哥兒倆養(yǎng)的是傷,上海人忍受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寂寞。也因此,他們便掌握了更充分的理由要求自己的英雄永生下去。
中國體育應該感謝劉翔,他的回歸及時注射了一針雞血,使這圈子不至那么早蕭條下去,也讓公眾在評選2009年十佳運動員時多了個靠譜的選擇。而劉翔或許該答謝特拉梅爾,那晚的110米欄比賽,后者充分發(fā)揮了“助跑員”的作用——如果你看過有關的賽跑比賽,便會理解特拉梅爾對于劉翔復出之戰(zhàn)的意義。(李雨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