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滿族旗袍匠人“嚴苛”制衣三十載:后繼有人 技藝不老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fā)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wǎng)吉林8月23日電(記者 石洪宇)54歲的陳玉秋女士與年輕人的交流很頻繁,對方可能是青年教師、大學生或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她會分享很多經(jīng)驗:從選擇合適的布料、正確使用針法,到使用傳統(tǒng)漿糊進行粘合。作為滿族旗袍制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她用很多精力和時間去推廣這門技術。
陳玉秋居住的吉林省吉林市是滿族發(fā)祥地之一,滿族的服飾、習俗源遠流長。而她縫制滿族旗袍已有大半生時光,至今仍延續(xù)著清朝宮廷旗袍的縫制手藝。
集聚傳統(tǒng)技藝、雅致色澤、雍容華貴的滿族旗袍使用的綢緞可能長達15米,非常考驗裁縫的耐力和眼力。業(yè)界人士更愿意稱陳玉秋為匠人——她制作一件成衣往往會耗時一個月。
“滿族旗袍的行針走線比較傳統(tǒng),但繁復的裝飾非常耗時?!标愑袂锢^續(xù)在一件成衣上花費心思:領口、袖口處鑲嵌花條,有的地方她計劃鑲上十多道,針線不停地循環(huán)往復。
近三十年陳玉秋總共完成了100多件作品。她曾為上海世博會制作展品,她的作品還代表吉林省前往法國、德國展出,推動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走出去。不過,陳玉秋認為,“最讓自己滿意的作品還沒出現(xiàn)”。
陳玉秋在參加故宮交流活動時聽到很多歷史故事,有些匠人一生執(zhí)著于制衣,對布料、技法的要求非常嚴苛。由此,她也堅持自己的信念:認真對待每一次裁剪。
作為非遺傳承人,技法的傳承只是一方面,對于歷史文化的推廣同樣重要。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們和陳玉秋一起拿起針線,歷史系學生還考據(jù)出服飾背后的故事;留學生主動穿上服飾,和同學一起拍照;青年教師對于這門傳統(tǒng)技藝同樣擁有巨大熱情,他們會在培訓后繼續(xù)研討……
已經(jīng)畢業(yè)的大學生白如雪這四年來一直跟隨陳玉秋學習,是她的“關門弟子”,畢業(yè)論文也是滿族旗袍相關議題。
吉林省近些年一直推廣非遺和文旅結合。陳玉秋最近的嘗試非常成功,“小小滿袍”活動制作的小型服飾造型新穎,吸引很多游客的目光。按照計劃,這些文旅產(chǎn)品將登陸當?shù)氐穆糜喂?jié)慶活動。
“有年輕人的加入,這門技藝就不會老。”她說。(完)(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wǎng)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6:51:33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